保安人员理论知识培训
----长春市保安公司培训学校 孙明明
第三讲:保安礼仪-------形象
第一节:形象
形象问题,是人人关心的问题。提起某个人的形象,多数人便会很自然地联系到这个人的相貌,并把这看作此人形象的主要标志。把象貌看作就是形象对不对呢?有对有不对。说对,相貌毕竟是一个人形象的构成部分。说不对,是这种看法不全面或者说片面。一个人的相貌主要包括五官、身材、皮肤这三个方面。相貌美主要体现在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皮肤洁白光泽等方面,这些都属于生理美的范畴,应该说是形象的组成部分,但这是表层的部分,或者说是外在的部分。虽然说长得美的人受到大多数人的欣赏,丑的人被大多数人忽略,但是决不能单以相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美、丑,这是许多人的审美经验。那么,到底什么是形象,怎样来解释形象这个概念?形象就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事物的具体状态。对人而言,形象就是某个人一起别人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状态。这种具体状态包括相貌、修饰、言谈、举止、待人、处事、兴趣、爱好、人格、智慧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在不同人身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人的形象,同时也就使别人产生了不同的印象和思想活动:或喜爱、或讨厌、或亲近、或疏远、或赞赏、或轻视等等,这些都与这个人的形象直接相关。个人形象主要由外表形象、智慧形象、人格形象等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各种具体状态,并非在同一时空完全展现。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的具体状态,往往有所变化或调整。在个人整体形象的基础上,有时只展现某个部分或某个侧面。所以,个人形象有时表现为职业形象,有时表现为社交形象等等。对于团体来说,团体也是某种具体事物,也呈现出具体状态,因而也会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如:肯定或否定,拥护或反对,信任或不信任,支持或不支持等等,所以,才有了“企业形象”、“学校形象”、“军队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说法。总之,在形象问题上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不要把形象仅仅理解为个人形象,更不要把个人形象仅仅理解为外表形象。这样才不致把形象的改善,仅仅局限在美发、美容、美装等外包装上,从而才能从深层次上着眼、着力于整体形象的升华。
第二节: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指的是各种形象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对某个人的形象作评价时,还是在一些问题上把握不准。第一个问题是,在人的外貌与内心的关系上,左右不定。早在远古时代,孔子因为子羽长得难看而轻视他。后来子羽做出了一番成绩,孔子才知道是自己看走了眼,随留下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名言。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写了一个卡西莫多,他是巴黎的“丑人王”,可他的内心却不美。孔子和雨果想说明的道理,许多人都是明白的,但在生活中“以貌取人”的事,仍然时而可见。这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在认识上的偏差是:把“外貌美不等于内心美”,误解为“外貌美等于内心丑”,或把“外貌丑不等于内心丑”误解为“外貌丑等于内心美”。第二个问题是,对智慧、人格因素在形象构成中的作用,时有忽视。许多人在评价形象时,虽然能从外在和内在的关系上去综合分析,而在内在这一方面,往往注重道德、品质而忽略智慧、能力。前者在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中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后者在形象构成中却有力度和深度,而这一点常常被有些人所忽视。第三个问题是,对双重人格的两种形象,有所不解。应该说,在社会生活中,某些人由于双重人格而显现出两种形象的情况是存在的。徐国定所著《形象学》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有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更有许多人貌似刚强,实则内心懦弱,出现双重人格,两种形象,而且都是树立的、共存于社会。这是历史上许多为人、圣人、发明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以及许多奇人怪人,甚至是坏人也都证明了的,如康德和歌德、牛顿和爱因斯坦,培根与大仲马,近代的赫孺晓夫,中国的蒋介石与林彪等。”如果说,上述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对个人形象的认识是否全部完成了呢?应该说还没有最后完成。对于个人形象的认识,除了从一个人的各个侧面去作综合外,还要从一个人处在不同时空是可以分解的。每个人的自我是由多方面组成的,一般包括亲属性自我、公务性自我和社交性自我。亲属性自我就是在父母兄弟夫妻儿女中间的“我”;公务性自我,就是在工作状态中的“我”;社交性自我,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我”。一个人在家里和在办公室所显示出来的自我是不一样的。在社交场合显示出来的自我,既不同于在家里的自我,也不同于在办公室里的自我。人们总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显示出适合于自身目的的自我。因此,他总要对自我作出适当调整,或扩充自己的某一部分,或收缩自己的某一部分,把经过筛选的自我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说,一个人既不可能在同一时空展现自我的全部,也不可能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自我。因为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永远不可能自始至终处在同一时空中。所以,一个人的形象总是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形象。比如说,一个男人在社会生活中,除了外表形象之外,主要表现为职业形象、或父亲形象等等。再比如说,一个女人在社会生活中,她和男人一样,除了外表形象之外,也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职业形象,而在家庭生活中,则主要表现为或女儿的形象、或儿媳的形象、或妻子的形象、或母亲的形象等等。他们在不同时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未必都是优美的,也未必都是丑恶的。举例来说,一个十分敬业但相貌丑陋的女人,她的外表形象是差的,职业形象则是好的,而在家庭中她却是一个好母亲,那她的母亲形象则是感人的,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子不嫌母丑”的绝句。一个相当漂亮的女人,或者说一个美貌的女明星,她的外表形象是吸引的,但她对子女极不关心,那她的母亲形象则是糟糕的。一个从事非法活动所得大部分用来为母亲治病,把母亲的饮食冷暖时时放在心上,当他犯法被判刑前,惟一想做的就是去向母亲下个跪。这如何评价他的形象呢?应该说,他的人格形象很糟,而作为儿子的形象仍然是令人感动的。当然,看上去各方面全优的人也是存在的。如有位医生,他仪表堂堂,在医院里尽职尽力、救死扶伤、关心病人,在家里孝敬父母、体贴妻子、爱护子女,且遵纪守法,也没有婚外恋等,应该说,这位医生的形象是高尚优美的。但这种人毕竟是人群中极少数的,而且必然也存在某种缺点,只是不为人知而已。也就是说,他在形象方面的缺点未被人发现。如果承认一个人的一切方面在任何时空都能给人良好优美的形象感,那就等于承认世上存在“零缺点”的人。在上一节中我们谈到:形象,是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事物的具体状态。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的具体状态是不同的,在不同活动中的具体状态也是不同的。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空间,任何活动情形下,其具体状态都是美好的,都能引起人的美好的思想和感情活动。反之,一个人也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空间,任何活动情形下,其具体状态都是丑恶的,都使人产生厌恶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世上没有绝对的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美者,美多于丑;丑者,丑多于美。好者,好多于坏;坏者,坏多于好。善者,善多于恶;恶者,恶多于善。即便是强盗、妓女,也有其闪光的时刻;即便是英雄、伟人,也有其暗淡的时光。因此,对个人形象的认识和评价,既要着重从整体上去看,也不要忽视或忽略某个侧面。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