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潮来势凶猛,垄断被相继打断,各传统行业“大佬”犹如惊弓之鸟,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势进行转型升级。物业企业作为服务行业也就被裹挟进来,用发展的眼光看物业行业大环境,互联网正在快速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但笔者对部分中小物业企业想利用互联网,走转型升级之路未免有些担忧。众多物业企业将焦点聚集于社区的“最后一公里”上,也就是社区O2O,主要是因为从理论上讲物业企业掌握着客户资源,想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资本运作,从而增加利润点,也有人为此勾勒出社区O2O发展的大好蓝图,认为社区O2O将是一个万亿市场,这让物业企业和互联网创业者为之疯狂。不过笔者倒有几点不同的观点,服务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时候泼出这几盆冷水,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想让更多的中小物业企业能够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社区O2O,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脱离服务本质。为此,笔者总结了实现社区O2O应避免的三大误判。
误判一:客户误判
很多物业企业认为自己掌握了客户资源,客户就真正的属于自己。某篇文章甚至认为“绕开物业公司,一切社区O2O都是纸上谈兵”。对这个观点笔者倒有不同的想法,其实很多物业企业单纯地认为把住了小区的门口,客户资源就不会流失。其实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想垄断客户群体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例如淘宝的出现,让物业企业认为的资源不也流失掉了吗?一些物业企业盲目的自信,完全忽略了客户的基本诉求,在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客户的关注和信任,基础服务一塌糊涂,矛盾和纠纷不断,客户投诉率逐年增涨,客户缺乏对物业企业的信任,这样不但实现不了社区O2O,其他战略设想恐怕也会是纸上谈兵。还有一些物业企业盲目扩张,全国跑马圈地,这些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实现今后的规模化和集团化管理模式,认为当下占据了全国市场就等同于占据了大资源,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服务和体制跟不上,老百姓是不会买账的,某物业企业发生的“南京事件”,是极度扩张的后遗症,迎来的是当头一棒。
围绕客户黏度方面,笔者特意留意了一些物业企业的微信公众平台现状,目前各大企业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利用率非常高,但实际客户的关注量和阅读量却非常少。推广前期,一些物业企业以搞活动、发礼品的方式来提升客户关注量,但很多客户领取奖品后都取消了关注;一个3000多户的新社区(以80~90后为主体),物业企业微信公众平台每期推送的内容阅读量平均才100多个,因此要提醒物业企业对客户资源的把控不能盲目自信。
鉴往知来,未来服务升级转型的立足点必须以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为基础。所以物业企业只有正本清源,审慎衡量自身优劣,切合客户真正需求,赢得客户的口碑和信任,建立客户黏度,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去考虑如何实现社区O2O,亦或智慧社区。
(未完)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5年第5期/总第324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