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底,一篇名为《理想国》的长篇文章首先在网络上出现。如果单就网上各有见地、评判不一的论述来看,这算不得一宗有特殊意味的个案。因为以社区民主建设为中心的相关论述,从几年前就已开始。但是,以作者北野先生的个人经历,《理想国》似乎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参照标杆,让业界内外人士,在有意无意间时不时拿出来左右对比着衡量一下。 事实上,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关于社区民主建设的争议已经值得费点思量了,再多的论述却总无法直抵问题的核心。其实,就《理想国》本身而言,无论其写作方式还是文本内容,都已经为当代社区民主建设的研究留下了宽敞的思考和参照余地。《理想国》这个名字比较吓人和虚幻,作者北野如是说:我将在下面和大家共同进行一次时空旅行,按照西方政治哲学史的坐标,从古希腊到今天并结合我的社区建设实践。以便理清这样一种思路:到底建立公正的好制度的想法从古希腊到今天是怎么发展来的?这种发展在我们的社区建设中是如何重复演变的?我们可以借鉴什么?这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北野先生似乎在表明:借一件西方政治哲学的外衣,进行了一次中国社区民主建设的旅行。此时,西方古哲先贤的经典论述成为北野先生指点中国社区民主建设的教鞭。 不过在目前,中国的社区民主建设还显得过于空中楼阁,它所表达的内容与今天的我们还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所以,对于《理想国》的思索和考量,滋味就总是不那么单纯。 我第一次接触到《理想国》,是在北野先生的博客里。其实,此前几年,当北野先生还是北京银枫家园业委会主任的时候,我亦曾经听说了关于北野先生立志于社区民主建设之路的事情,其间北野先生也有诸多付出,甚至到了遭人电话恐吓的地步。不由得对北野先生的诸多关于社区民主建设的文字和实践产生了某种敬仰之意。但是,料想不到的是,在今天,在中国物业管理行业鼎鼎大名的北野先生居然会弄出这么一个吓人的长篇来,还取了一个《理想国》的吓人名字。 我认为,在今天这种环境下,中国的社区民主建设越来越需要细微的实践,而不是长篇大论言之无物的东西。几年前的北野,还是一名业委会主任和社区方面的研究学者的时候,他似乎在专业研究、静心创作一些更加实在的东西,比如在银枫家园很多的诸如“邻居节”之类的实践,在今天,“邻居节”已成了许多政府部门作为“和谐”建设的一部分内容加以提倡了。相比较《理想国》,这些东西更加有内容和意义。当他辞去业委会主任,他似乎也慢慢失去了自己的舞台。 因此,当《理想国》发表之时,我认定,北野先生正在进行着一场抗争,一场力图挽留自己社区民主梦想的抗争。或许,这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的抗争。实际上,单就文章而言,《理想国》算写得直抒胸臆,百无禁忌。北野先生才华横溢,将中国社区民主建设面临的拷问,以及灵魂救赎和物欲利诱面前的两难选择,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文章充盈着思想的力度和挥洒的诗性。即使对社区民主建设的困境和精神缺失,他也竭力赋予作品尽可能的诗性意象。在今天的物业管理行业,硕果仅存的还有些诗性意象的,大都在此了。 但是,社区民主建设的问题原本不是可以长篇大论的东西,我们这里需要的更多只是一种感觉,程度介乎于感性和理性之间。我们说社区民主建设伟大不朽,却远未能提升到政治制度的层面。几百年来,西方政治制度被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来回搬演,但在中国的政治现状面前,将此运用于社区建设的层面,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 现在来用历史的视角衡量北野的《理想国》无疑为时尚早,一个简单的结论是社区民主的环境,造就了北野先生对社区认识的价值基础。北野先生应该也是努力的,或许他的才华和灵性也得到了一层层的质检。但是,在今天这么一个思想薄弱、价值缺失的社区环境里,失落总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一点在物业管理行业显得格外生动鲜明。当所谓社区民主建设越来越趋同于个人利欲和玩笑的时候,当一部分业主以此为个人工作追求目标的时候,当这一切被宣称会是社区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你明显感觉得到那种被称作社区民主的东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用不着做深刻思考,丝丝隐忧已不期而至。 所以,当所谓黑物管、伪业委会委员等等在社区里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此时,《理想国》出现在大家视野里,总让人感觉到一种不是滋味的讽刺和嘲笑。 理想终归是格外沉重的东西,尤其在中国物业管理这么一个喧哗的行业。让一个人的作品具有理想的况味,而在现实里总容易让人匪夷所思甚至于遭人嗤笑。要进一步完整评论北野先生的《理想国》,或许应该另当别论。而眼下北野先生的写作立场和姿态,以及他自身拥有的才华与创作能力,尤其是他对社区民主建设的坚守,虽然势单力孤,却似乎都在隐隐约约地昭示着社区民主建设在未来中国的一种存在可能。 原载于《现代物业》杂志2007年6期总第60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