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7年下半年我国市场化的住房价格飞涨,除了极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因此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催化了这个调整。”面对民建中央两位副主席的到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房部”)部长姜伟新直言不讳。
“除了极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因此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这应该中国高层就“房价”问题所做的“最权威评说”,这种声音同去年“周至尊”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笔者感到很欣慰,终于有官员继“周至尊”之后就房价问题发出了客观的声音。毫无疑问,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在日益远离民众的承受极限。“房价”问题是眼下中国国内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也是超出国界受世人关注的国际热门话题。对于“房价”问题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承受极限所隐含的容忍度,或可视为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的临界点。
的确,现在房价上涨的速度快的让人心慌,价格高的让人发晕。房价早已超出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房子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早就成为一种奢侈品。由人民日报、人民网和搜狐网所做的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上调查中,“控制房价,让居者有其屋”超过医疗、就业、教育和分配制度改革等,高居民生问题之首;2006年10月,由新华网和中国政务信息网等联合数十家研究机构和上百位专家,历时两年调查和研究完成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No.1》显示,在中国城市居民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房价和就业。换言之,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房价都已成为居民“最头疼”的大难题。
房价为何贵?为何贵的让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近几年国家不是接连采取了多种调控措施,房价为何还是犹如脱缰野马般的上涨,是措施不力?还是不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架空了调控政策?在笔者看来需要从多个视角来透视该问题。中国的住房投资增幅每年都在20%—30%的高位区间,按说供给情况应该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新增人口以及收入水平提高之后的改善性需求使得住房需求迅速增大;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人,甚至还有人超出自身收入能力运用融资等手段参与住房投资或投机,以及部分开发商出于投资增收的目的,有意惜售、缓售、假售,放大供需缺口。这两部分需求,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似乎并不不妥,无可指责,但却造成了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势必拉动房价的上涨。房价高供需关系固然是基本要素,但房子建设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这些年建筑材料的价格和土地的价格持续上涨,建材的涨幅平均在10%以上,土地价格、拆迁费用、贷款利息、人工成本等只见上涨,不见下跌。这且不说正常税费和开发商为顺利取得土地、规划等手续、取得贷款以及打通关节所支出的费用也最终构成了房价的费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土地的国有和全民属性,应该说公民的居住成本理应比土地私有制下的国家要低得多,但现实的情况是比在私有制国家“买地买房”还要高得多。此外,近几年房价上涨已是超出国界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风景。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其他国家房价上涨,外部效应也必然对国内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由此可见,既然房价已经到了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那么笔者期待政府不但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政府住房投资力度,增加价格便宜的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而且要更多地运用财税手段,既减轻投资者成本,鼓励住房投资,增加房源,又适当的抑制非生活性住房需求,以调节市场供求的问题。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