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当前位置: 主页 >物管专家文集 >宋有兴 >

宋有兴:自尊 自强 自救

时间:2015-11-15 18:20来源:现代物业 作者:宋有兴 点击: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制于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是依赖于全国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因此学校教育仍将对物业管理的专业基础构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制于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是依赖于全国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因此学校教育仍将对物业管理的专业基础构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从我五年多来在《现代物业》的办刊经历去观察,发现在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希望提出来供我本人,以及其他媒体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共同反省,一起做出改进。
  
  第一,关于文章抄袭
  
  抄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抄袭思想,这是上等的抄袭;第二个层次是抄袭方法,这是中等的抄袭;第三个层次是抄袭成果,这是下等的抄袭。这三种抄袭现象目前严重地存在于我们的行业当中。
  
  2005年我参加了某省组织的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鉴定,并在中级职称物业管理师的鉴定中出任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我发现在参加答辩的论文当中,存在不同程度抄袭的高达40%以上。在我们的大学里面这样的情况有多少?我没有经过研究,不好下结论,但是在现代物业编辑部收到的文章当中,论文的抄袭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编辑流程的五个程序中,其中第二个环节就是查伪——也就是通过第一个环节确定稿子属于杂志刊登范围之后,都要把作者的名字和单位隐去,让编辑把这篇文章拿到网上和其他各种我们能掌握的渠道上去查证,看看文章是不是有抄袭。本来编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非常有限,他需要用很多的精力去学习,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可是现在却必须花费宝贵的精力去查这篇文章是不是抄袭。
  
  抄袭之害已经不必用语言叙述,这个现象相信也不是物业管理行业独有,但是在物业管理行业既然存在,就应该是行业中的教师、企业领导、编辑以及广大的从业人员和学生,首先予以纠正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关于弱势群体
  
  在媒体工作当中,我们国家以及世界各国,都有一个社会公益原则,简单比喻就是“宁愿让马饿瘦,不要让羊饿死”。也就是当某一种伤害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要尽可能的保护相对的弱势群体。而通常我们说的弱势群体,是指他由于经济方面的权利相对的薄弱,而导致了他的政治权利以及公民权利的相对薄弱。弱势群体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相对存在,正如相对于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可能是弱势群体,相对于领导,普通的员工可能是弱势群体。但是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和大学的老师相对于社会广大的层面来说并不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争论弱势群体的时候,实际上这种示弱的表现,不仅潜伏着利用媒体对弱者的同情进行不正当竞争,同时还一步步损害着职业的自尊,由于损害自尊而不能体现行业自强,没有自强而难以实现行业自救。
  
  第三,学以致用,但要恰到好处
  
  学问可以分为好的学问和坏的学问,但是不要在能不能有用这个问题上追求得太高。数学教人逻辑思维,物理学教人空间思维,化学教人物质转变的思维,都是非常美好的学问,不能因为暂时的需要,比如这个学问它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能帮我赚钱?是不是能帮我评职称?是不是能帮助我就业?就这样选择和拒绝学问。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问题。
  
  在文章的编辑过程中我们能发现,作者的知识结构单一,他的见解就难以产生。一个作者的学问是很单薄还是很丰富,将导致他是更在意得出的结论可以拿来做什么用途,还是更在意在研究过程当中运用一些比较正确的程序和方法,从而使其成果产生应有的价值。
  
  第四,出名不要在弱者之前
  
  任何一种竞争行为,战胜一个强劲对手或者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地位,这至少是有血性的表现。但是,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文章前面,或者是领导在下属的文章前面署名,实际上真正的作者即原创人员是学生或者是下属,那么这样的署名方式实际上传递的是这么一个信息:创造屈服于权力!这种现象我不知道在大学当中存在多少,但是我在审稿的过程中看到比较多。这些年轻学者、学生或者下属,他们的创造力在这种时候面临了一种挑战和一种压力,我觉得这对年轻的学者和其他年轻的研究人员非常不利。因为这样会扼杀了他们创造的信心,会导致我们默认潜规则,潜规则一旦得到默认,就变成显规则。潜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至少还因为它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可是潜规则一旦变成显规则,就将公然漠视社会的不公平:少数人受益和多数人倒霉是应该的!可以想象一下它发出的信号有多么可怕,潜规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适应它,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饮鸩止渴。
  
  第五,独立思考,培养智慧
  
  我并不反对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和能力,但是我认为教育学生能够辨别什么是道德和能力或许更为重要,正如我们会不会辨别“三从四德”是不是道德,比有没有“三从四德”更重要一样,因此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个民族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智慧,他才能区别什么是真道德,什么是伪道德;才能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能力,什么不是能力。知识有差异,能力有高低,但是智慧却是平等的。总裁有总裁的智慧,教授有教授的智慧,教书有教书的智慧,扫地有扫地的智慧。我们学习模范,我们崇拜权威,最后的目的就是超越他。如果没有人超越爱因斯坦,全世界人类的物理学肯定不会进步。
  
  我们很多物业管理人写的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引述权威的观点,却没有将权威的思想用作开启自己研究方法的钥匙,人云亦云,毫无独立主张成了学术研究司空见惯的最常态。对于读者,我相信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够从文章中看到智慧的火花,让我们每一个人从每一种思想的智慧当中,体味人生的无限愉悦。
  
  第六,创新有代价,坚持才会赢
  
  在非洲的沙漠地带有一种松毛虫,是一种昆虫的幼虫。它为了在干旱的地带维持生存就要经常迁徙,迁徙的时候环境非常恶劣,松毛虫为了节省能量就都排成队,一个个紧跟在前一个松毛虫的尾部。这样就可以依赖前面同类对地面的降温而节省体力。靠着长期适应成为一种习惯后,这种毛虫在长途迁徙的时候,它一定要咬紧前面松毛虫的尾巴,而当第一个领头的松毛虫碰到了障碍没办法前进时,其他所有的松毛虫都会重叠地压在它的身上,这个松毛虫团队就全部死亡。
  
  没有创新的模仿,对权威的盲从,对过去既有事物不加分析判断的接受,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我们人,我们物业管理,我们一个行业,我们一个团队有多少在跟着松毛虫学习呢?比如我们经常见到师生们对法规滞后的批评,但是我发现,当法规已经做了重大的改动时,我们有的学生拿到的教材依然不变,甚至有的还是讲2003年《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以前的状况。很多法规比如维修金等已经做了调整,但是教辅里面也没有及时跟上。这个时候,我们编教材的人,还有学术领头人,或者是行业的带队人,是不是在培养一种松毛虫式的前进方式呢?
  
  第七,用常识进行判断
  
  我觉得对于一个社会现象,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运用常识进行判断。社会常识不是一个个体智慧的上限,但是却是集体智慧的底线。就像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贫穷与富裕,关键是看最穷的人有多穷,而不是看最富的人有多富,那么常识水平的高低,就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表现。
  
  智慧的含义有很多,“将心比心”就是一种智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这些东西都代表一些智慧、一些常识。我记得在“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有一个大学生为救一个掉在粪坑里的农民而牺牲,这在全国引发了大讨论:国家培养大学生花了那么多金钱他该不该去救一个农民?这个问题在民间进行讨论我觉得可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知识层进行讨论,我在今天来看觉得这是知识界的耻辱,因为它把人道主义和金钱放到一杆秤上去称量。再比如去年的“周老虎”事件,在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运用常识去判断其真伪的时候,依然还有少数权力人士百般抵赖,无视中国百姓已经提高了的社会常识。因此运用较高智慧含量的常识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基本的目的是减少被动盲从和冲动极端,从而避免把朴实的真理假深刻化,把合理的需求伪道德化,把客观的存在去真实化,把渎职的表现泛法规化。
  
  基于对学生智慧开发的常识教育,并不是依靠学校一力可为,它终将受制并回报于行业主管、教育主管、乃至整个中国公民社会的智慧基础和常识基础,它或许真的超出了学校教育,但我深信这是教育之本。
  
  ——根据在“现代物业发展论坛·‘教育·科研·就业’会议”上的演讲稿整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8年6期总第89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