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当前位置: 主页 >博客 >文章 >

三聚氰氨:“最后的疯狂”之后民族乳业如何救赎

时间:2015-12-01 20:50来源:现代物业 作者: 晒太阳的鱼 点击:
面对媒体和消费者的质疑,三鹿集团还选择了包括试图借助质检部门、卫生部门的权威力量,给产品无害证明等,但事实却证明三鹿抵死不认、能蒙就蒙、能骗就骗、见招拆招的伎俩都是徒劳的。
三聚氰氨:“最后的疯狂”之后民族乳业如何救赎
  
三聚氰氨“最后的疯狂”拖垮中国乳业
  
  乳业的梦魇,源于三聚氰氨。
  
  9月8日,甘肃兰州又发现一名患有结石病症的婴儿,这是三个多月来,当地发现的第14例同样疾病的病例。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出生后一直吃“三鹿“奶粉。三鹿集团回应,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患病婴儿是因吃三鹿奶粉而致病。但是,河南、江西、湖北等地也出现同类患儿。
  
  面对媒体和消费者的质疑,三鹿集团还选择了包括试图借助质检部门、卫生部门的权威力量,给产品无害证明等,但事实却证明三鹿抵死不认、能蒙就蒙、能骗就骗、见招拆招的伎俩都是徒劳的。9月11日20时50分,卫生部发布消息:经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9月15日 ,三鹿集团副总裁鞠躬道歉并表示不合格产品将全部收回。
  
  事实证明,从3月初三鹿接到第一例消费者投诉开始到6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发布消费者投诉之间的这段时间,三鹿从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已查明真相的前提下,三鹿多次选择说谎,坚持称其产品“严格按国家要求生产”,三鹿奶粉致病“无证据”,保证“所有产品没有问题”,甚至还呼吁媒体“多报道科普教育方面的亮点工作”、“做好宣传工作”。然而不到一天,三鹿老总亲口承认“之前已经发现问题”的事实,并无法对没有采取任何通报消费者的行动给予合理的解释。早已处于漩涡中的三鹿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虽然许多专家认为,如果三鹿能够以尊重事实的态度,承认失误、承诺给予消费者补偿并立即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展开救援行动,那么三鹿仍是以一个诚信的民族品牌,一个对消费者完全负责的民族品牌展现在国人的面前,这种诚信或许可以抵消它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
  
  三聚氰胺事情后,不少专家、学者把中国乳业全体塌陷的责任归结为奶源上。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李雪琴在接受《大河财富》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奶源主要是靠奶农散养,养奶牛的过程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也缺乏有关部门监管,比如奶牛的饲养环境如何,喝的水、吃的草是否卫生,有病时该服多少兽药等,这些都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这种说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业内人士的认同。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苏玲说,“三全的原料有上千种,每一种都有三几个供应商,他们作为产业链的起始端对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产品的第一关。而偏偏这一关尚未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相对属于较初级的产业发展阶段,没有相应的科技人员,没有完善的产业流程,而这恰恰给少数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但是,笔者却认为,这些都不是理由。在乳制品产业发展相对成熟、条件优越、管理相对规范的食品行业,化工产品三聚氰胺就这样大摇大摆出厂并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难道仅仅是奶源的问题。或许河南财经学院一位教授所言才一语中的,“检测关失守,错不在检测工序,而在人心。”
  
  中国乳业集体塌陷谁之过?
  
  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三鹿奶粉含量最高;9月18日 ,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我们曾经信赖无比的蒙牛、伊利、光明等都有三聚氰胺兑入其中。国产乳制品业爆发全行业危机。
  
  虽然,据医学专家介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欧洲食品安全局以及我国卫生部门的权威机构,均对人体摄入三聚氰胺安全限量进行了科学评估,按照最严格的评估标准计算:以一个标准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食用上述三聚氰胺含量的液态奶,如每天不超过2公升(即8袋,每袋250毫升),对人体是安全的,到目前为止也未发现由于食用上述品牌液态奶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病例。但是,中国乳业的集体“投毒”已成事实。而且,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还特别指出,虽然不少企业产品的三聚氰胺含量在测算的安全临界点以下,但其含量再低、毒性再小,也是不应掺入乳制品中的。况且这个标准是否完全适用于人类仍有争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饲料研究专家常碧影当时接受采访曾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饲料原料,也不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物”。9月21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所副研究员许建军博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我们的检测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出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对三聚氰胺的检测纳入到新的标准中,以确保新产品的质量合格。”发现了牛奶中被掺入三聚氰胺,并造成了生命财产、品牌、商誉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巨大损失,才准备把三聚氰胺纳入到新的检测标准中,其被动之窘实在令人尴尬。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以往的经验表明,出现这样的恶性事件,没有两三年的时间,出事企业很难从危机中走出来。雀巢至今也没有走出奶粉碘超标的阴影,光明牛奶郑州生产厂的质量问题对光明的影响也还存在。而在东邻日本,曾经的日本三大奶业企业之一的雪印,因为液态奶出现卫生问题,从此一蹶不振”。毫无疑问,乳制品业的集体沦陷已经成为定局,在这几个月或者稍长的时间,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放心购买国产乳制品。因此,就乳制品业的集体沦陷而言,数十年努力才造就的一个产业链,数以百万计的产业人口,在一朝遭受如此沉重的覆灭性打击,固然令人遗憾和痛心,但其实也警醒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该还债的时候。更致命的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大幅度的依赖出口和全球化市场之时,出现一个产业系统性的沦陷,对于本来就信誉不佳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以及整个国家的形象,都是沉重的打击。笔者以为,三聚氰胺事件将使全球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产品心有余悸,尤其是食品行业。一提到MADE IN CHINA,那些吹毛求疵的外国人第一反应必定就会是奶粉、三聚氰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连自己孩子的生命健康都敢祸害,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呢?
  
  我们经常说可口可乐品牌几百亿美元,微软的品牌价值几百亿美元。然而,单就“三鹿”和乳品业的集体沦陷所带来的国际负面影响而言,其给中国经济和整个国家形象带来的“品牌损益”至少是以万亿计的,要想重新修复,所要付出的艰辛以及时间,难以估量,这一切,都将被历史所铭记。但是,很多乳企似乎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拼死和消费者博弈。9月20日,《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涌起问题液态奶退货潮,市民与超市频起摩擦。其实,这样的场面不仅在广州有,全国各地都在上演。
  
  现在,“危机公关”一词十分流行。对那些乳制品企业来说,应该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该如何作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呢?如何让消费去认同你的价值?企业该拿出你的诚意来。古人云:“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虽说那家企业已经在召回检查出问题的产品,但老百姓已失去了信任度,为什么就不能给消费者无条件退奶呢?某批次的奶粉或者液奶检查没有问题,但老百姓凭什么相信仓促中检查出来的结果。而且,现在诸多大品牌的奶粉有问题,而许多小品牌的奶粉却显示没有问题,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中国乳业集体跨塌连震动世界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也取代不了其在国内新闻的头条地位,这不能不让人为中国民族品牌发展之路感到忧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乳业全部轰然倒塌?首先,中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聚氰氨”事件让国人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纵然三鹿老总田文华被刑事拘留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似乎还不足以平息民众的问责,我们理解人民群众不能够原谅监管部门疏于监督的失职责任,难道民族企业就这样报答支持它们的上帝?其次,商品管理体制的弊端导致企业欺骗监管部门。在国家免检产品名单中,伊利、雅士利、三鹿、蒙牛、古城等品牌无一不荣登掺杂三聚氰胺的黑名单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家免检就是免死金牌!我国对食品安全实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实践中很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也很难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长期以来,企业追求利益可以放弃作为根本的品牌质量;各主管机构更洒脱,竞相颁发令人眼花缭乱产品称号,好像监管部门的最大责任就是发证。“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撤销数家企业乳粉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决定不再直接办理名牌评选活动,这无疑是维护乳业及其他行业生产秩序,确保包括乳业产品在内的商品质量与安全,同时也是对于政府职责定位与保障公平竞争要求的应有回归。
  
  中国乳品行业如何救赎
  
  中国乳业面临的危局令国务院高层极为关注。9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对奶制品进行全面检查,整顿奶制品行业,使奶制品的质量安全和市场秩序有一个根本性改变;监管部门派出驻厂人员,对每一批次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验。行业自救也已经展开,316家奶制品产销企业联合承诺: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其中,蒙牛还表示,今后将加大自建牧场的速度,从源头上把好关。
  
  而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也已经展开。据新华社报道,经过公安机关连续多日对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的深入调查,根据刑法第144条、150条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除决定对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刑事拘留外,河北省委研究决定,免去冀纯堂石家庄市委副书记职务,并由石家庄市委提请市人大按照法定程序免去冀纯堂市长职务。
  
  面对国内乳业危急时刻,国务院会议特别强调指出:出台扶持奶农的政策,支持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增加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尽快恢复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笔者以为,“三聚氰氨”事件的发生纯粹是国内乳企咎由自取。近年来,由于乳制品市场迅猛扩张,消费者需求井喷,乳企跑马圈地速度过快,结果在奶源建设、奶制品质量监管等诸多环节多有失控。毫无疑问,“三聚氰胺”事件已经成为动摇中国乳业根基的罪魁。那么,下一步呢?谁能给一个明确而肯定的答复。相关部门对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实行驻厂监管,对所有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出厂检验,督促企业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究竟能坚持多久呢?
  
  虽然在这场突然爆发的危机面前,中国乳品企业不得不面对同一个选择——召回。但是,仅仅召回恐怕难以实现中国乳业救赎之梦。据行业专家预测,预计到2010年,整个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规模可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本来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本土奶粉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奶粉领域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那么,中国的乳业除了真正注重成长的品质以外怎样才能走上“救赎”之路呢?
  
  行业自身的监管体系建设恐怕只能是第一步,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才可能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三聚氰氨”事件,再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到了再也不容忽视的地步。从某种程度而言,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不诚信的大气候所致。国家免检产品出问题,相当于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双双失信。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自上而下完备的信用体系。食品安全立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食品安全法(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审议。“三聚氰氨”事件的发生,再次说明食品安全专门立法的极端重要性,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是在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检验这一立法的成效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在十人以上的企业为6.9万家,十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显然,这么多的生产经营企业,光靠职能部门有限的力量去监管,根本无法给人民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保证。因此,让法律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法律加重企业的责任承担,这显然是食品安全立法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我国法律对消费者的赔偿和救济程度偏低也亟需在立法中予以破解。虽然,《食品安全法(草案)》增加了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规定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者销售不安全食品的,除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但是10倍的赔偿对于企业和商家而言那只是九牛一毛,如何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这也是食品安全立法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人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食品恶性案件发生,必须抬高失信者的违法成本,让他们为所犯的过错付出应有的代价。
  
  如果把20%的企业生产含三聚氰氨乳制品的责任全部归结为企业也多少有些偏颇,如何通过法律的严惩让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官员引以为戒,使其切实承担起法定责任也是乳制品救赎能否成功的基础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表明,仍然不足以应对新问题、新情况。“三聚氰氨”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对民众生命健康带来的巨大损失,令人震惊。此前,“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所引发民众对民族企业的保护话题,其实应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的民族企业,应该如何在质量及企业信用上狠下工夫,而不是轻易地抛弃德守。否则,不等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的“蓄意吞并”,民族企业也会自生自灭。

    2008-12-30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