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休渔期”平静地来临,这几天有消息称,有人服软了,所以无战事。
人类历史上战争无数,有关正义的话题从来都有分歧,全世界最没有分歧的是:战争面前,总有勇敢和软弱的两面,对敌对友亦是如此。
历史学家同样不能摆脱的纠结是:既然战争是为利而起(空间、资源、人种繁衍),为什么那些在利的面前进行权衡的人,总是成了软弱派和投降派,而不顾一切选择战斗的人,却成为了勇敢派和英雄。
中国的文化符号里,“识时务者为俊杰”代表的是市侩和狡诈,通常都是由一个阴谋家摇头晃脑地念出来,他的对面要不就是一个用了硬手段却无法劝降的敌人,要么就是一个一心只想作战的手下的冒失鬼。
从岳飞到林则徐,从秦桧到李鸿章,民族英雄和败类的标签泾渭分明,只看他是主战还是主和,至于那些事关国家、民族或当权者的利益权衡,是没有后人会去真正关心的,而且历史已经被人们自己改得面目全非,功劳全部记在英雄的头上,罪孽和耻辱就让“败类”们去背吧哪怕这很可能是冤屈——有谁会在意给一个“败类”去背黑锅呢?
浸淫在这样的民族情结中,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英雄般的站位,同时会让反对的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那就是,主战!在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号召下。
据说,有一项调查,大陆民众有百分之八十几的比例主张一战,“好好教训一下小菲”。
看到这个结果后的第一反应是,历史上恐怕从来没有出现过另外一种调查结果吧:反战的人占到了一半以上。
其中原因不外有三:首先,调查的人事先想要什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他需要的调查对象也不言而喻;其次,“战”是几乎无须承担任何风险的“民意”选择,真是战了,自己可能早就开溜;不战,全当自己过了一回口舌英雄的瘾。“不战”的风险则很大,往往立即遭至主战者的攻击和鞭挞,还有可能成为替罪羊,独自承担错战的后果。有太多的战争,人们不都是这样来反省,和寻找身边那些替罪羊吗?最后,利益站队,总会让位于“道德”站队的——尤其对一个所谓“国家至上”或者“民族至上”的群体。人类全体的福祉和个体的痛苦体验,这看似平常的却最是现实并与每个人有切肤之痛的生命意义,突然就会被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击得粉碎。
在明显有别于异族入侵、强敌奴役的局部资源之争当中,那种居高临下,战无不胜的大爷感觉,可能恰好是主战的软肋。也许是我们太需要这样体验一回了——尽管这样的数据公布出来,再次让国际上特别是周边国中对中国保持戒心的人更能找到口实:看吧,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好战。
现在的僵持,恰好印证了政府的理智没有受鲁莽的“调查民意”所驱动。不过回过头来看,缺乏开放视野、信息共享和言论空间的民意,又有多大的可能得以提升呢?
如此封闭与禁忌,民意鲁莽的风险仍有可能随时酿出悲剧。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