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当前位置: 主页 >博客 >用户推荐 >

第二讲:保安人员的礼仪

时间:2015-12-01 13:40来源:现代物业 作者:孙宏志 点击:
礼节----社会交往中对行为举止的道德要求。对待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包括语言上的谦恭、鞠躬、握手、献花等。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
  保安人员理论知识培训
  
  ----长春市保安公司培训学校   孙明明
  
  第二讲:保安人员的礼仪
  
  礼仪:解释为礼节和仪式。
  
  礼节----社会交往中对行为举止的道德要求。对待他人态度的外在表现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包括语言上的谦恭、鞠躬、握手、献花等。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讲,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如待人接物的规则和方式,与人交往的言谈、举止、风度和衣着,上下老少之间的礼遇,红白喜事的典礼,招呼致意、待客迎宾的礼仪等。从内容上讲,它反映某种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及对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节是人的美好的心灵的外化,遵守它,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友爱与社会的和谐;违反它,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社会的失调。礼节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也有其阶级特征。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级,都存在礼节上的差异。在阶级社会,礼节也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一种手段。如封建社会的各种封建礼节仪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礼节往往成为伪善的合法表现形式,一些人在行为上遵守,可能在内心隐藏着对人的不友善和不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和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形成了人们相互之间以礼相待的客观基础,使人们能做到赤诚相见、谦恭有礼、互爱互敬、落落大方、文雅、守纪并形成高尚的行为习惯。
  
  仪式---通常是由多人参加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通常遵照某种的约定俗成的顺序。仪式通常具有特定的纪念或其他社会意义。常见的仪式有升旗仪式、婚礼、成人仪式、 出征仪式等等,其他仪式,常见的有签字仪式、开幕式及授勋仪式,签字仪式等等。
  
  礼仪语,即表示对别人礼貌和尊敬的言语。不管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免不了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善于使用礼仪语,是受人欢迎的重要一环。
  
  礼仪语包括态度和用词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有礼貌的态度和礼貌的言语。不管从事任何职业,无论学问深浅、身份高低,都是应该注意掌握和使用的。礼仪语包含提问语、回答语、批评语、劝说语、幽默语、婉转语、亲近语、拒绝语等等。
  
  今天起这里主要介绍提问语和回答语。
  
  第一节:提问语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在不断地向别人提问。就群体而言,提问的内容包罗万象,从饮食起居、求知求学、恋爱婚姻到国家大事,可以说涵盖一切领域。就个人而言,提问的内容和提问的多少,则因人而异。但不管是谁,在他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向别人提出各种问题。凡做大事、成大器者,多数具有“不耻下问”的品质,没有提问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学会提问和善于提问,是言谈技能之一。
  
  人人都会提问,但不等于人人都有提问的技巧。比如以提问作为主要职业活动的新闻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也未必人人都善于提问。诸如“您有什么感想”、“您怎么看待这件事”、“今后有什么打算”这样的“老三问”是人们常见的,也是很难切中问题的要害。在他们的采访活动中,提问占了很大比重,若想获得采访成功,必须搞清自己要从被问者的回答中得到哪几个要点,必须肯定自己的提问能使被问者明白自己的意图。这就要有事先的充分准备和提问的技巧。
  
  提问不仅需要技巧,而且还要有适当的姿态和用语。比如你向别人讲述某个问题之后问:“你听懂了没有?”或问:“我讲明白了没有?”就是两种不同的姿态和语气。前者是居高临下的,后者是平等谦逊的。回答者如果说“没有听懂”,未免显得迟钝。回答者说“没讲明白”,那就不是他的事,而是你没有讲明白,实际上是他没有听懂,但他依然显得有自尊。
  
  提问的方式与技巧,是人人都可以学可以用的,但不一定人人都学的会、用得好。这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提问的恰当、有效,首先要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如怕对方认为自己浅薄无知而羞于发问,怕自己的提问使对方窘困而不愿发问,或担心对方拒绝而不敢发问等。其次要端正认识上的偏差,不要误认为提问是一种简单的事,张口就问,不需要讲什么技巧。
  
  提问的目的,是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回答。因此,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对象、什么时机来选择提问的方式。概括地说,提问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六种。
  
  1、直接性提问:就是把问题加以封闭,不是其节外生枝,所以,也称封闭式提问。这种提问,只要求对方回答:“是”还是“不是”;“对”还是“不对”。直接性提问具有限制,可以控制对方的回答。在需要澄清事实、判定是非、决定行动等情况下,一般都采用这种方式。由于直接性提问比较尖锐,一些人怯于情面轻易不用,结果失去了时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有些人则不善于使用,造成了不好的效果。因此,采用直接性(封闭式)提问,要慎重考虑,把握时机,并能根据对方的回答,确定继续追问或转变提问的话题和方式。
  
  2、一般性提问:一般性提问没有限制,回答不可控制,所以也称开放式提问。如:“你有何看法?”“你的意见如何?”等等,问者没有限制,回答有回旋余地,彼此都比较缓和。这种提问,因人因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可能涉及到实质性的问题,有的可能只是一般性地了解情况。人们在提问中,除非有特定的需要或目的,大多数情况下采用一般性提问。
  
  3、诱导性提问:诱导性提问,也可以说是一种暗示性提问,就是提问者把希望得到的答案,隐含在发问之中,诱导对方顺着自己的意图回答。
  
  诱导性提问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引导式提问:即先向对方提供某种信息,然后顺势发问,其句式大体是:“你已知道了是吗?你打算如何?”
  
  案例:某公司想拉走别家公司的某位人才,便问此人:“据可靠消息,你们公司姿不抵债,快撑不下去了,你知道是吗?我这里正需要你这种人才,你有何打算?”
  
  另一种是提问中含第三者意见,即利用权威因素诱导对方回答(法规、文件、上司等)。
  
  案例:某教师是教育厅厅长的侄儿,本校校长早已知道这一背景,于是,这位教师在申报副教授职称前去问校长:“校长,我已申报副教授职称,您知道了吧?本来我有些犹豫,打电话问我叔叔行不行,他好象很肯定,说应该没问题,校长您认为如何?”这一问的意思是,你的上司都认为没有问题,难道你还不乐意顺水推舟。这一暗含第三者意见的诱导性提问,得得了校长的回答:“我看也没问题。
  
  4、选择性提问:就是给出两个前提条件让对方选其中一个回答,这种答案是可以限制的,所以又称强制性提问。如:“你是星期一来还是星期二来?”“这件事你本周完成还是下周完成?”等。
  
  这种二者必居其一的提问,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
  
  选择性提问,即能避免对方在“是”与“不是”之间作出答案,因而比较缓和;又能把对方的回答控制在限定的范围之内,实际上带有强制性。善于运用选择性提问,对于达到提问的预想目的有很好的效果。
  
  5、刺探性提问:是在事情未明或未决的情况下,刺探某种信息的问句。这种问句通常如:“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您认为这事能解决吗?”等等。刺探性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对方的对某事的意向及态度,即不使对方为难,又给自己留有余地,可进可退,并可在掌握信息、作出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6、结束性提问:顾名思义,是以问话的形式对一次谈话的结语。如:“今天就谈到这里,好吗?”“就这样说定可,是吗?”等等。
  
  结束性提问,从形式上看比较简单,因而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而从内容上讲则比较重要,它是一次谈话的小结,是对一次谈话成果的肯定,因而不可忽视。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