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化、信息化的背景之下,经济社会正在从工业化大生产转型升级,向高科技、信息化、创新型经济方向发展。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的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
经济在向知识生产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变化促使组织结构与工作方式发生着转变。在这种转型之中,工作空间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如何促进知识生产性的提高是近年来国际设施管理领域中被广为关注的一项课题。
在空间管理的实践中,在通过工作空间的设计促进知识生产性的提升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尝试。不过,因为知识生产性是很难定量评价的,可是从经营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时又是无法回避的,所以如何科学地评价工作空间对知识生产性的影响,对今后工作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期专栏中,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设施管理协会(JFMA)工作空间知识生产性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研究委员会”)关于工作空间进化模型的研究动向。
知识生产性的假设条件与定义
知识生产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研究委员会从设施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建立企业经营的支撑框架为目的,通过对经营学、组织学、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讨论,产生出此项研究课题的假设条件,即“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解读知识生产性与设施的重要轴线。主要有三个要点:
一、在以分工为前提的组织中,从内部很难看到全局,很难实现自我组织化(适应变化)。为了实现创造性成长,需要从封闭的分工系统向可以看到全局的随时协作系统方向进化。(组织联动型分工)
二、在企业组织中的“个体”仅仅靠一个创意就能完成创新是几乎不太可能的。倒是把多样性引入到组织中、将创意的积累与磨砺即创意工夫这种组织的力量结构化,才是行之有效的。
三、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能量,锻炼组织的创意性。如果把生产性的场所比作工厂的话,那么创造性(知识生产)的场所就是工作室。工作室的构建方法与管理指标是必要的。
研究委员会以这些假定条件为基础对知识生产性进行了定义:
知识,是指属于组织的个人或者团队所拥有的技术、经验、感性等一般性的智慧,或者谁都可以使用的被信息印证的智慧。
知识生产,是指个人动脑将新的构思或发现通过能让人理解的形式提出的过程。
知识生产性,其本身是个人进行的,不过在持有某种目标的组织里会对量与质提出要求。此外,由于与他人或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生产会出现增减。也就是组织培育个人的知识生产的精神性物理性环境的状态。
设施虽然不能保证可以提高知识生产性,不过通过以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设施能够对人的意识与行动产生强烈影响。“精神性物理性环境的状态”如果没有框架进行评价的话是无法进行改善的。因此在上述的假设条件与定义之下,研究委员会对能够有什么样的经营支援工具进行了研究。
(未完)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5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