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是伴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服务业,分水岭出现在2008年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快递业务量还是快递员奔波于城乡都还未引起公众在意。最凶险的案子发生在2011年5月12日的中国上海市卢湾区(现并入且统称黄浦区)太仓路上的一座涉外办公楼新茂大厦,一名当值保安员试图拦截一份给该楼租户的快递,保安员坚持要求快递员到首层大堂附近的保安中心办理登记换证手续,然而这位被拦截的快递员认为受到歧视和不正当对待,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具刺向拦截他的保安员,幸被闻讯而来的其他当值同事夺刀,才未酿成悲剧。
此案迅速被当地媒体报道,作为涉事单位,新茂大厦物业服务中心迅速作出反应,规定从当日起,保安员配备安全帽和长柄铝合金手电筒作为防范此类案件的装备。原先在讨论防范措施的时候,该物业服务中心的物业总监甚至想为当值保安员配备警棍,后经咨询所在地警方得知不妥,才改用长柄铝合金手电筒作为防范装备。然而,对于一栋涉外办公楼,首层大堂里站着一些头戴五颜六色安全帽的保安,还身穿笔挺的西装制服,多少让人觉得滑稽,后来也随着那位物业总监的离职就不了了之了。在公共秩序维护服务的业务中,该市其他办公楼接连发生业主和租户室内失窃案件却还是让物管公司对快递员的出入心怀不安。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办公楼并未在规划设计和二次装修环节很好地将人流和物流分开,没有形成物流从大楼后面的卸货区及货运垂直通道进出,而人流从首层大堂及客运电梯出入的格局,这就暴露出在中国上海这座中外驰名的商业大都会“刨食吃”的物管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还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阶段。
其实,快递服务在刚起步的时候,多半是一些私人小公司承揽市内快递业务,后来才跨市、跨省,再后来才通过低价竞争和并购演变成目前市场上的局面,快递员也从身穿自己的便服和使用自己的非机动车到统一制服和统一电动助力车。与此同时,物业管理人员也从无法识别快递人员,只能靠主动拦截、留心记忆识别、通过制服识别,前提是对有作为的物管公司而言。对于那些无作为的物管公司驻场团队及其当值保安员,就没有这种烦恼。在快递市场方面,开始的时候快递也仅限于出入商业物业,后来随着包括私人网店在内的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进小区才成为极普遍的服务形态,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也开始与快递有了接触。
(未完)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3年第9期/总第269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