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调研的必要性
一个从业人员数量高达到300多万的行业,却没有建立行业自己的或者官方的数据库,这也是目前物业管理行业研究总是缺乏说服力的原因之一。各项指标都有空缺:一个城市有多少个小区,一个小区有多大,有多少户,有多少个建筑单位,有没有建立业委会,业委会有哪些机构,有哪些人员,有哪些经费,物业小区共有资源的情况,物业公司收费多少,收费率是多少……
然而,这个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研究项目,正在一个民间组织中展开。
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现代物业》杂志专栏主持陈幽泓在会上介绍了由和谐社区发展中心所做的调研工作。从2005年开始,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对北京100多个小区做了包括前述内容在内的调查;接着,将这项调研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推广;随后,受北京市建委的委托,对北京物业小区进行普查,特别了解了老旧小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情况。
陈幽泓说:“我们要弄清楚,到底居民的基本需求是什么,这样的需求应该由谁来提供,怎么样保证不会发生问题。政府应该以什么理由、什么方式提供什么样的基本保障;作为产权人和使用人,有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不能完全都推给政府来办,双方应该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
当来自台湾的黄世孟教授和林世俊董事长理解了中国大陆物业小区的庞大,以及物业管理公司面临问题的错综复杂以后,不由得对陈教授及其团队所开展的工作表示出由衷的赞叹!
专题发言的最后一个时段,现代物业杂志社编辑一部主任成忻简要介绍了《现代物业》杂志关于“物业管理在自然灾害当中的作用”的专题研究。该项研究展示了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动展开社会危机事件的深层次调研和评估的可能,使得在传统的新闻报道的感性氛围中,增加了理性的出自科学与理智的声音,这种声音一旦产生出强大的力量,就能在今后遭遇突然灾变时,使民众可以依靠的不再只是精神的力量,他们将握有更多的应对灾害的知识,拥有更多的资源条件保障,他们的信心将更加坚强,从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平安。
成忻编辑在专题报告的结论中指出,物业管理服务在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当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它直接的救助作用,避免了社区居民在灾难面前因盲动而受到的伤害。去年汶川大地震时,四川物管企业的实际行动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结论。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之时,现代物业发展论坛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和目前仍然在灾区贡献自己力量的物管同仁们。在现代物业杂志社向“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物业管理企业捐赠《现代物业》杂志仪式之时,大会主持人、现代物业杂志社编辑孙可对四川特有的人文气质表达了赞誉之情:“四川是一块理想与大气的人文土地,巴蜀文化的包容、开拓和开放非常令人感动”,而这正是灾区物管企业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气概和精神。
现代物业杂志社社长宋有兴在大会研讨结束前作了总结点评。他将本次会议比作“一场知识与思想交流的盛宴”,用准确而精辟的语言道出每位演讲嘉宾发言报告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他说,这场盛宴和与会来宾的友谊,以及同仁们对物业管理事业的专注和信心,如同久负盛名的川菜一般,必将值得反复回味。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