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物管市场化:改变物业微利的有效举措
【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翟 峰
其一,健全和完善物业管理机制。
当然,说到健全和完善物业管理机制,自然首先要说到的是如何完善物管企业的收费机制。而收费又离不开合理定价。
于是,对价格机制进行改革,明确其费用标准,自然是在健全和完善物管机制中必须要优先考虑的。
不过,仅仅对价格机制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其背后甚至还有着其它不小的隐患。
首先,物管行业里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业主们不能实现、或是需要花巨大的成本才能实现物管公司的更换。
例如,2005年北京美然动力小区物管公司被业主炒后,当晚一千多户居民被停水、停电,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成本核定环节等属于专业业务领域,普通业主根本无法通过服务档次来套用相适宜的价格标准,进而无法对物业费有一个很好的估算。
第三,目前的物管新政规定,收费标准将由业委会与物管公司共同协商确定。针对目前业委会成立过程中的种种阻碍,大部分业委会的成立遥遥无期,“协商”亦即成了空谈。
很显然,虽然物管新政的主旨是在价格上遵从市场调节;但在供求关系上,物管公司仍然将是市场中居于主导的一方。
“物业费协调”看似给业主加大了话语权,其实话筒还是暗握在物管公司的手中。
最坏的情形是,如果之后没有相应有力的监管制度与细化的标准跟上,物业新规甚至可能助长少数规范性差的物管公司漫天要价,即可将本来就矛盾重重的物业纠纷加剧升温。
鉴于上述,我们即可知,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稳步推行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全面市场化,便是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比如,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招投标机制,形成详细的价格标准,引入专业的成本核定机制;怎样对诸多不专业的物管公司进行整治,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与机构等等。这些,都是眼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频繁更换物管公司对小区正常生活将造成影响,所以该行业的市场化脚步可以放缓。
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对于那些真正着眼于长期发展的物管公司来说,它们一样不愿频繁地更换“战地”。
如果因为改革的难度而削弱改革的力度,无疑是大错而特错。
特别当第一步已经迈出,第二步如果还迟疑在半空之中,跌倒的风险将是与日俱增。
由此可见,健全和完善物管机制,的确是推进物管全面市场化,改变物管微利窘况的重要举措之一。
注: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环科学会、中国土木建筑学会会员。现任四川省和广元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城环资工委主任。
【待续】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