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当前位置: 主页 >今日推荐 >普通 >

第六篇: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时间:2015-11-25 17:58来源:现代物业杂志社 作者:王正 点击:
设施管理注重提高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解目前本土管理公司对设施管理数据的运营情况,《现代物业》对几家已经承担了部分设施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采访。
  
  设施管理注重提高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解目前本土管理公司对设施管理数据的运营情况,《现代物业》对几家已经承担了部分设施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采访。
  
  深圳长城物业集团在物业管理数据处理及应用方面投入多年,并且成立子公司深圳市深长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其参与开发的“一应云”智慧社区平台已经开始对其他物业公司进行SAAS模式租赁使用。数据化实践给长城物业实施扁平化管理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没有系统的支撑,跨区域管控、风险管控将是非常困难的。
  
  深圳市之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将该公司全国范围内管理的所有设施设备的状况、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信息逐步收录并创建数据库,目前已收录24个城市,总建筑面积近800万平方米的管理项目数据,仅电梯一项已有1,000多台。项目类型涉及住宅、商业物业、写字楼等。该公司计划用8-10年时间建成完整的设施设备数据库。之平管理执行董事陈之平告诉《现代物业》,之所以希望建立设施设备数据库,是因为企业在承接物业时往往缺乏项目的基础数据。
  
  从2013年9月开始,华北区中海物业管理公司与IT企业合作,着手搭建OVS现场核查系统,以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现场情况,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周期,促进对项目实际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增强时效性。
  
  长城物业、之平管理和中海物业华北区各自建立了数据系统,虽然在某些环节如优化工作流程方面显示出较为一致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每一家企业所选择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都是由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所决定的。而无论是长城物业、之平管理还是中海物业,都是管理项目种类多、面积总量大、区域跨度大且有一定管理规模作为数据基础来源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了一定量的数据积累,才可能在数据开发上获得一定的成效。(《“大数据”思维改造传统物管业》,2014年第5期)
  
  对于数据运用在建筑维护运行上体现出的价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汤民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对《现代物业》说,数据运用整体来看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相对精准地了解设备、仪器运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当这些设备仪器有损坏或某些部件出现缺漏时,可以帮助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造。二是可以根据运行记录来挖掘建筑节能的潜力。通过对所有运行数据的综合诊断和分析,为节能运行提供策略,这是今后绿色物业管理的一个方向。
  
  汤民认为,收集来的数据,无论是对物业管理本身还是对设计方和建造方都会有影响。就目前来看,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则是直接反馈给物业管理者或是物业经营公司。因为物业管理公司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再反馈给设计师或建筑师,周期会很长。但从长远来看,利用已有项目的相关数据可以对今后新建项目的建造和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又会对设计方和建造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汤民指出,物业公司的雇佣模式会对建筑的运行能耗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物业管理团队主要的职责还是满足安保、保洁等一些常规的诉求,所以在他们的职责或人员架构以及工作模式依旧偏向于传统的做法,让其再去做一些深入的数据分析或者专业的诊断,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很多物业公司都会本能性地抵抗。此外,物业费用不可能提升很多,或企业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经营模式,从这方面讲也会去抵触数据。但是,原有的物业管理公司或者简单的物业管理做法在今后几年会面临升级或变革。在行业里面出现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节能公司,会提供相对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服务,甚至会免费做节能顾问和节能检测以及绿色物业方面的数据收集或诊断,为今后向大楼的节能运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实现利益的共享。(《“数据”的价值和运用》,2014年第5期)而这正是物业管理从基础服务向更精细的设施管理服务发展的路径。
  
  
汤民
  
  数据运用必须借助工具,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现代物业》专访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正刚,就BIM相关问题深入探讨。
  
  袁正刚认为,BIM产生的背景就是为了解决全生命周期共享的问题,所以它最初的目的就在于打通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用的整个过程。前期设计、建造过程中的数据对运营管理有很多的帮助,BIM数据在后期维护运用越深入,信息共享也会越多,对后期的帮助就越大。例如新设备应用时会贴上二维码或者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运维人员用手持设备就可以读取标签或者二维码,知道设备的生产厂家、功耗以及何时需要维修并提前准备。这就比以前被动地等设备出了问题再去找资料方便很多。如果加上RFID标签,即使设备隐藏在天花板里也可以(不打开天花板就能)知道设备选型、安装等信息,将有助于建筑的预防性维护。有了BIM,就可以让使用人员、运维人员更好地参与前期设计。将设备信息、空间信息融入后期运维,再融合物联网技术,就能在能耗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考虑使用需求来进行空间布局就会比先设计好了再安排人要更加节能和便于管理,达到空间最优化,减少浪费。BIM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它是一场变革。对公司来说,不管是对甲方还是对施工企业都是一种战略变化,也一定会涉及到管理的变化。如果只是技术变化,BIM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发挥,工作流程、合作模式都要发生变化,才能将BIM价值最大化。(《BIM技术将推动建筑运维方式的变革》,2013年第11期)
  
  
袁正刚
  
  (未完)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4年第7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