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产业方兴未艾,按理应具有很强的人才需求能力和对人才成长有利的软硬环境,但近闻不少高等院校将原已兴办的物管专业停招或转向,这的确让人深思,也值得相关部门和行业反思。
物管教育路在脚下
文/贺云华
物管产业方兴未艾,按理应具有很强的人才需求能力和对人才成长有利的软硬环境,但近闻不少高等院校将原已兴办的物管专业停招或转向,这的确让人深思,也值得相关部门和行业反思。笔者主张辩证地看待物管专业高等教育的调整,是坏事亦或是好事?这既是刹车的信号,也是一种选择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号。
从大环境来看,物管分业经营发展迟缓,影响了物管主干学科的独立发展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发展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物业管理作为专业也是科学分工的产物;行业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应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房地产业也是从古老的建筑业的一个业务部分分离而成,并逐步成长为今日之支柱产业和高校之热门专业。其发源基点乃是当初的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环节和学科,而物业管理则是作为房地产的一个业务部分同时得到一定发展的。房地产的开发、销售或经营与物业管理事实上构成了传统房地产业的核心环节。物业管理最早是房地产商心中的售后服务,随着售后服务演化为对房地产的全方位、全过程寿命周期服务,开发商眼中的物业管理逐步有了独立存在的资本和社会条件,于是,物业管理界有了分业经营的欲望和独立运作的期盼与行动。但经过近几年的试运行,分业经营实际上举步维艰,至今能独立运作的物管企业仍然较少,绝大多数物管企业仍是房地产企业的组成部分或一个业务部门。
要成为物管人才,未必就必须学物管专业
按照人才学的理解,物管人才应是已经或能够以其创造性的劳动为物管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的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物业具有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物管人才的培养难以用一个物管专业来完成,正如行政管理人才难以用行政管理专业来完成一样。物管行业的发展既需要知识面宽广的平面型知识结构人才如项目经理或管理处主任等;也需要在专门领域造诣较深的直线型知识结构人才,如土建、机电、园艺、环保、绿化、智能化设备管理等;还需要两者皆备的综合型人才。一部分人才主要来源于通用大学科,一部分人才主要靠物管相关专业培养。物管专业之外的相关学科补充各层次人才的比例还较大。
普通高校学科的宽口径和抽象化也使物管学科难以依托和准确定位
我国大学的一级学科门类目前为12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这些领域的各级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说都可以在物管行业作出贡献而成为物管类专业人才。实际上,物管行业人才也在有意无意中兼容百家,物管队伍中的中高级人才大多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学历教育专业各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战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物管行业发展需要和物管学科的兴起与沿革,主张把物业管理列入土木工程下的三级学科,推动了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2005年11月16日,人事部、建设部发布的《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进一步将物业管理师的学历资格明确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土建类专业学历,当然也包括其他学科专业,只不过相应增加2年从事物管工作的年限而已。这就意味着中高层物管人才的学历培养主渠道已经明确,物业管理可以成为这些一类学科下的专业或方向。只不过这些学科领域口径已经很宽,所培养之人才到处都需要,也可能到处都不急需,虽然扩招后就业有点困难,但在这些专业学员眼里,到物管行业就业还不是他们的首选方案。一方面是这些专业似专又不专,需要专业人才的物管企业也担心不好用或再培养的代价太高;另一方面是这些人心气却不低,物管行业的初级岗位看不上,中高级岗位又不够格,结果是相互都可能看不顺眼。要使这些专业适应物管行业对中高层人才的需求,关键还是改造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和配备师资力量。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当务之急应是造就一批物管专业“大师”,依托高校现行学科划分实现物管中高层人才培养的专业化。
高校办学层次分化,呈现一定结构性矛盾
职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的物管教育似过于繁荣,使物管初中级人才培养竞争加剧,也影响了相关专业人才加盟。
我国的职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这两类教育的专业设置较宽松,因此,高职类院校的物管专业归口学科是房地产类下设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物业设施管理。也有一些高等学校是依托相关专业加以改造便成物业管理专业(如:重庆教育学院物管系),以适应物管行业对一般管理人才和操作型人才的急需。经过十余年的补充,物管行业初、中级人才已不十分欠缺,真正欠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又难以用物管专业来概括,如工程型的物业改造和维修养护、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领域的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据了解,近几年的物管学历教育大多定位为培养初、中级的管理型人才上,但实际工作中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一般要求管理型人才是统帅型的,职教和成教虽然成就了一些管理人才,但长远来看行业需要更高层次的培养方式才能完成“帅才”培养使命,而物管类职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方向应是进一步细分成实操类的职业技术专业。即不能定位为管理型人才,而应定位为操作型人才。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没有这种培训条件。由于物管行业管理员岗位并不多,中高层岗位更少,有些学校因师资欠缺,社会联系不广,学生就业出现滑坡,生源趋紧,加上近年来物管行业对管理层特别是中高层的要求提高,而物管职业声望并没有很大的改善,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类的物管专业因定位困难而有所调整和转向也在情理之中了。即便如此,在高等专业教育普遍面临难题的大背景下,物管教育也不失为“一枝独秀”了,一些学校在停招,而一些学校则扩招,如:重庆教育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西南大学的物管成人教育班等。重庆大学作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虽然还没有标准化的物业管理专业或方向,但因学科门类齐全,而被中海、万科等集团领导戏称为“房地产人才的黄浦”,除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有房地产经营管理班最接近外,其他相关学院作为行业的专业类人才补给基地是很好的。重庆大学仅2005年就有400多人选学《物业管理》学科。2005年下学期有18个学院的248名学员选修《物业管理》,其中资环学院安全工程班独立设置了《物业管理》学科。这些专业的学员以自身专业为依托,再强化物业管理教育,应有望成为物管行业的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只不过要他们真的到物管行业服务,还须增强行业吸引力和对学员的入职知识与技能培养。让各专业学员选修物业管理课程,最基本的期望是未来有更多的高层次的业主,进一步则望其成为业主大会执行机构的成员;其次才是有可能的话,物管行业吸收他们为专业人才,壮大物管行业人才队伍。
对物管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应适度控制专业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长久之计,的确也不宜朝三暮四,应将物管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事业来抓。为此,建设主管部门、物管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共同议定物管人才培养方案,行业和各用人单位应作出较长时期的用人规划,每年向人才培养机构提供用人计划表,最好有5年人才规划,减少培养单位和学员报读的盲目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高校应以社会需求的长远预测和市场变化的承受能力以及师资力量的强弱等因素慎重布点,建立物管人才长久的培养基地。
2、为物管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活动援助支持项目和科研资金
由于物管行业相对而言资金运作规模较小,产值受到业主支付能力和管理面积的控制,经费使用较单纯,利润也较薄,很难有多少经费预算作为物管科技活动开支;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及若干专项基金和地方科技基金也少有对物管研究的支持。重庆市科委、市国土房管局倒是对新兴的物管行业有所表示,但也仅是每个项目数万元的支持力度而已。与科委及国土房管局系统的其他课题相比有天壤之别。据笔者所知,仅就主管部门业务划分而言,其资源开发、国土利用等领域的科技活动经费是物管的数十、数百倍,这也是物管培养单位较难成长的重要原因。长期缺少科技经费支持,物管就会缺乏理论与技术创新,行业的社会竞争力也会受到明显影响。很现实的选择就是物管企业自身应有所警觉,应更多地列出物管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向各人才培养单位招标或特约研究,使产业界与办学、科研单位更紧密地开展学科建设合作,力推物管学术繁荣,提升物管学术影响力,才可能进一步取得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相关科技经费的支持。
3、加强物业管理学科体系建设,争取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学科
物管行业兴起以后,为适应行业专门人才培养和普及物管知识的需要,各高等院校和业界专家已编撰了一系列的教材、专著,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物管文章,但仍显得稚嫩和薄弱,特别缺少适合物管本科及以上专业人才培养的系列教材和资料。有些培训资料已用很多年也未能更新。希望建设部和各地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高等院校能分别筹集资金,组织精干力量招标建设一批物业管理的教材、专著或课题任务。物管学科建设的推进是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和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和前提。
4、形成行业专家队伍,大力支持行业专家发挥作用,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目前,物管行业已形成了数百万人的职工队伍,但真正成为专业型中高级人才的绝对数少,相对数更低,是若干行业特别是上下游联动行业比较中人才最欠缺的。如建筑业已有悠久的培养专业人才历史,各类学科配置齐全,学历学位层次丰富,人才济济;房地产业也依托建筑学科在近二十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物管学科和物管人才则属于来日方长。物管专业人才呈现较稀缺的状态,但有点“马太效应”的味道,因为人才少,反而没有使人才更好成长的条件,包括项目、经费、机会、地位、声望等等,应引起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足够重视。如果业界不尊重或不热忱支持行业专家,很可能导致人才转向关联产业,正如物业经理热衷于开发和销售一样,那也是一种机会成本比较好的现实选择。应该设计一种长久的机制使物管专家和物业经理都有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形成强有力的事业推进机制,稳住并持续吸纳优秀人才发展物管产业,行业的未来才会前途光明。
(作者系重庆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
原载于《现代物业》2007年第2期总第56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