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业管理三十年批注
文/严实
今年以来,中国物业管理以各种形式给自己庆生,其中最容易被人提及的是三十年当中的数字增长。虽说与传统依附产业房地产开发业比较,2008年年末以主营业务计算的人均创收,[1]物业管理为其6.5%,不足十五分之一,一些经济学家和行业领导层依旧相对保持乐观。某高层人士指出,与铁路运输业、邮政业相比,“全国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历经多年发展,一度在第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到今天,物业管理这个年轻的行业后来居上,超越了传统的优势服务行业。”
拿物业管理业与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这种国企垄断服务业相比,就像用一大群为生存到处奔命的兔子和两头成天打盹也有食的公狮相比,不仅毫无意义,如果联想到他们相对充足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待遇,恐怕更多会令物业管理人心生不平。正如吃着馒头的人自然总是联想到面粉的问题一样,物业管理人更多的联想在于房地产,在于由此不断演进和改变了的住宅、商业、办公等物业社区,中国物业建设的进展和物业社区的演变,才构成了中国物业管理的悲喜剧。
1981年至1994年,中国内地物业管理的诞生纯属偶然。物业管理发端于深圳特区首个涉外商品住宅小区,初期的物业管理在更广大的内地却只是无人关注地潜行,并不具有产业上的意义。物业管理不仅不是业主的消费,更不是公司的产品,甚至,它的提法都还不具有公开性。1994年,随着《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和《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的先后施行,物业管理在大量兴起的“公改房”中展示出旧体制所不具备的高效率,并在猛然启动的城市商品化住宅建设中,填补了商品住宅交付多个独立业主使用后,传统单位后勤再也无法胜任的管理空白。在当时举国一致的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下,庞大、臃肿而低效的后勤系统,开始了从行政管理走向契约管理而进行“独立企业法人”的初步尝试。
(未完,全文请见当期杂志)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1年12期/总2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