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涨工资”,“马上有车”,“马上有房”……马年还没有来,这匹马已经累得够呛。为何会有如此多的“马上”?或许,是蛇年过得太快,想要实现的愿望都还没有实现,一下就过去了;又或许中国进入快车道已经太长时间,即使想慢,惯性犹在;再或许,习惯了快,还觉得不够快,还希望再快些。
按照往年的惯例,2013年12月,《现代物业》推出每年一度的物业管理大事件评选活动,由440余位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人士,从编辑部推选的14个事件中,投票排序得出前十大事件。直到最后的排名结果出炉,编辑才发现,推荐的14个事件和“快”或多或少都有关联。
其实,要说2013年的中国,除了新一届政府正式开始执政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首次明确下调GDP目标,“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等官方论调被一提再提。可是,惯性太可怕。这一年当中,曾经被冠以“某某速度”的后遗症逐渐一一显露出来:一边是“海砂房”岌岌可危,一边是地陷大坑吞人不绝;一边是“鬼城”连片,大量新建房屋空置,另一边是重拳打击群租房,大城市中的大批中低收入者只得另寻他所;一边是半个中国雾霾滚滚,进入“寂静岭(注:恐怖电子游戏,以弥漫的大雾场景而著名,后被改编为电影)模式”,另一边是机场大雾弥漫,乘客哄抢盒饭。
城市过快发展所造成的各种弊病,似乎在2013年这一年之内就全部爆发了出来。北京“7·12”暴雨依然历历在目,整整一年过去,“市区依旧‘看海’,地库依然泽国”;然而祸不单行,青岛挖裂输油管道爆炸造成60余人遇难又是惨痛一课。实在想问一句:地下空间为什么没人管?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地上世界的丰富多彩:各种奇葩构筑物频繁占据高层建筑顶部空间;发展智慧城市的号角也在各地纷纷吹响,带宽20M和小区公共区域配备无线网络被写入建设指导文件。
快,外在表现为各种悲喜剧,内在则是人心的焦虑。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点评长水机场保障危机中说:“机场的应急方案是写在纸上的,而乘客的焦急是写在心中的。”又正如许多人对已颁布十年的《物业管理条例》的评价——“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亟待修订”。正是各种焦虑,让人们恨不得快刀斩乱麻,其实心里求的,无非是平平静静和安安稳稳。由广场舞引发的各种对战不正是如此吗?跳的人图个喜乐,不跳的人图个安宁,何过之有?据说,有位大学生,受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启发,用无线耳机的方式解决了小区广场舞扰民的问题,我真心佩服他能有如此洞察力。因为追求幸福,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不对抗,是内心真正的平静。
慢一点,多一点思考的空间,生活会更美好。尤其对于每天都要朝夕相处的物业管理者、业主、租户、邻居、同事,不更是如此吗?
今年的大事件调查,承蒙各位厚爱,点评异常丰富,故今年多挑选了一些点评意见分享给各位读者。不少参评人也推荐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事件,也列于最后部分呈现(其中一些事件由于时间因素,或与编辑部推荐事件重叠,故未能列出)。当然,同样要感谢那些没有来得及点评的受访人,您的意见依然很重要!
好了,现在马上进入2013物业管理十大事件——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4年第1期/总第281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