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当前位置: 主页 >每月视点 >

2008年9期:丽江束河古镇的旅游商贸物业运营启示

时间:2015-11-21 20:3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田庆昌 石 祺 点击:
丽江束河古镇2003年由云南鼎业集团投资开发,下属丽江鼎业束河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经营与管理。在其一揽子开发计划中束河古镇占50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发10万平方米。
  2008年9期:丽江束河古镇的旅游商贸物业运营启示——旅游商贸物业管理专题

开发中的保护:一段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对话
——丽江束河古镇的旅游商贸物业运营启示
 
文/田庆昌  石 祺(本刊记者)
 
原载于《现代物业》杂志2008年9期总第95期
 
         七月丽江,骄阳如炙,远处玉龙雪山的冰峰在湛蓝的天空里反射着耀眼的白光。世代居住在丽江束河古镇旁54岁的纳西族农民张木花走过自家的菜地,但是她对那些油绿的蔬菜却视而不见,而是直奔以前的茶马古道,今天的束河旅游商贸开发区,去照料小街路边一簇簇生机勃勃的红花绿树,因为她现在已经是一名管理公司的绿化工人了。
 
      像张木花这样的原住村民还有很多,过去他们只能依靠庄稼地的微薄收成维持生活,但是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以进入到管理公司,通过培训后成为一个有固定薪水、技术要求也比较适中的保洁员、保安员。他们保留着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保留着自己以为平淡而外人以为神奇的风俗,同时又在一部分重新开发的土地上,谋得了一份新的职业,谋得了一个与现代文明相互交流,既充实自己的收入又丰富自己的生活的机会。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由古代和近代活跃于中国西部“茶马古道”中多民族商贸物流文化与纳西族传统农耕文化汇聚而成,是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的一部分。但是这样一个对外域极具诱惑的口碑,对于张木花他们来说则更像是挂在堂屋前的先祖画像,令人肃然起敬却又于生计无补,倘若没有现代文明的介入与商业管理的启动,这张所谓的历史文化“城市名片”至多是一张睡在藏书里的旧书签,供人在年老后坐在黄昏里拿出来慢慢追忆。
 
      财富与文明的对话:谁养活了谁?
      丽江束河古镇2003年由云南鼎业集团投资开发,下属丽江鼎业束河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经营与管理。在其一揽子开发计划中束河古镇占50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发10万平方米。开发商介绍说,前期投入资金为5亿,目前的业态主要是酒吧、餐饮、客栈、零售及配套公共设施。开发理念是把束河古镇建成休闲度假区,在规划上则将束河古镇分为老区和新区,以老区(老村落)为核心,保留原生态,保留村民生活,再现最自然的农耕文明;新区则建成整个区域的购物、休闲娱乐中心及配套设施。
 
      在管理公司李永军副总经理(纳西族)的指引下,《现代物业》记者沿着商铺林立的新区,漫步到古风依存却已焕然一新的旧城保护区(老区),时值正午,树影婆娑,青梅方熟,街上游人稀疏,更多的人都坐在各个酒吧或各种角落,品味着束河别具一格的诱惑——看书、聊天、发呆、晒太阳,吉他和鼓乐不时在古老的屋檐下回荡,就像一首被岁月重新填词的老歌,述说着纳西族村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店主对田园一般的休闲以及在休闲中获得财富的渴望。
 
      年轻貌美的乔女士是内蒙古人,2004年前在昆明经商,束河开发当初即前来考察,觉得束河古镇非常适合人居并具有投资价值,于是花了200多万元买下近500平方米的物业经营客栈和酒吧,现在还增加了以东北特色为主的餐饮。
 
      据她介绍,目前与大研镇四方街(即通俗说的丽江古城)比较,束河还处于开发之中,客源在逐步增加但总体还是不够。旺季(7、8月份及节假日)每天的经营总收入在3000元左右,淡季(一般是9月份、11、12月)每天的经营收入在2000元左右,全年的经营成本均摊在800元/天左右,主要是客栈的生意不是很好,旺季的入住率在60%上下,淡季只有30%,因为类似客栈共有100多家。然而乔女士对束河古镇很有信心,觉得随着古镇的进一步开发完善,以后景况将会更好,目前全家人已在此定居,很喜欢这里。
 
      与乔女士相比,台湾商人洪乾敬先生则对经营前景相对谨慎。40多岁的洪先生是位热情和蔼的佛教信徒,来束河之前在加拿大温哥华定居,是台湾“火柴天堂”商号老板,在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店,2004年来束河旅游喜欢上了这里,于是租房开了2间“火柴天堂”外包他人经营。自己则另外租房开了一间茶坊,面积300多平方米,租金一年6万元,生意一般。洪先生待人接物尽显诚善,当问他既然这么喜欢束河,为什么不把茶坊买下来时,洪先生又以一种生意人的“敏锐”坚定地认为,束河古镇的物业升值的空间不大了。既然如此,洪先生为何还要在此投资呢?——“并不想把茶坊作为赚钱工具,觉得能基本维持就行,主要是养心”,他说。
 
      似乎就目前的经营来看,商户们的投资收益暂时还没有到盈利期,他们更看中的是这里的投资前景,以及当前和未来的人居环境。然而对于当地住民来说,得益于开发企业和商户的进入,他们的物业和土地瞬间增值,生活条件也因此有了根本改观。
 
      张木花一家5口人,在束河有15亩地,束河古镇开发建设被征用了3亩多地,每亩地所得 1.75万元,同时当地政府对被征用土地的家庭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即“低保”)作为补偿,按人口计算,每个人每月80元左右,一家人每月可以领到400多元。另外,开发企业鼎业集团尽量在当地村民中招收工人。“我们绿化队共有18人,分成3个组,我是其中一个组的组长,我每个月的收入是750元,其他一般绿化工人的工资在600元左右,我们主要是配合环卫队的工作。环卫队有28人,分成2个组,绿化环保人员都是这里的村民,还有一些保安也是我们这里的人,反正只要是我们能做的工作,基本都是村民在做。”张木花显然对目前的景况表示满意,她说:“束河古镇开发后我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以前我们只会种菜种地,有些地又是沙子地,收成不好,我们也不晓得去赚钱,基本上干农活只能够一家子生活(吃)用,很穷。现在我在公司做绿化,每天只要上7个小时的班,很轻松,我一个月的收入已经够我们全家人生活用,还有节余,女儿也在客栈做管理工作,每个月900元,还有每个月的低保,用不掉,我把它存起来,以后给孙女上学用……我们家还有10多亩地,我现在已经不种地了,给其他人种,我在这里做绿化(工作),又轻松。种地太累,我自己年纪大了,也种不动,家里面也没有其他人手,过年过节公司还给我们红包,加班的时候还给加班费……”
 
      张木花的邻居村民李先生(纳西族)一家4口人,有3亩多地,开发以前以种地为生,除了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外,几乎没有任何存款。开发后家里的老房子出租给了外地商户,10年承租期每年的租金2万多元,共收入20多万,又重新盖了新房。妻子也进了管理公司做绿化保洁工作,经济条件大为改善。按照村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束河古镇开发前他们除了种地就是外出打工,经济条件较差,且交通不方便,没有别的生活来源,现在束河古镇的开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很多,“反正是整个古镇里面的人都比以前富起来了,有些人家是把房子租出去,有些人家是在里面卖点小东西(蔬菜、水果、小食品)、有些在里面牵马让游客骑、还开马车,生活好多了,我们以前是晓不得怎么赚钱……”
 
      在这个财富故事的因果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是这片养育纳西族人的土地上所繁衍和累积的历史人文,诱惑着现代都市人;而由现代都市人组成的游客所带来的商机,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人;来自外部各地的投资,使得当地村民和居民的生活彻底改善。但是,这个因果关系虽然取之于民,却不能只是停留在用之于民,而必须惠及各方实现多赢。在财富循环增值而使各方和谐共赢的关系链上,开发管理公司和当地政府,成为这个财富故事良性发展的两大推手。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