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pp刷新高校后勤服务
给食堂大厨好评或差评,用手机给宿舍维修师傅下单,动动手指就不再错过校车……移动互联让大学校园生活愈发便利舒适的同时,也赋予了在校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校园后勤服务的这些变化,正在上海商学院上演。 不堪重负逼迫后勤改革 上海商学院后勤处处长蔡磊向《现代物业》介绍,上海商学院现有在校生一万二千余人,教职工四百余名。学校分奉贤与市区两个校区、4个院区,总占地面积约350亩,建筑面积16余万平方米。 上海商学院后勤保障处、基建处(合署)是校直属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全校餐饮管理、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图文信息楼、学生生活园区、教师公寓等公共区域的物业管理和校园绿化与环境卫生、医疗保健、交通运行保障、能源管理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等工作。其中后勤保障处人员44名,专职管理人员仅20名,后勤保障处人员与全校师生相比接近1:400,后勤保障服务压力很大。 在以往的后勤管理活动中,逐渐暴露出人员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管理手段陈旧等问题,无法适应师生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局面。在多次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院校实地考察后,上海商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开始推行“一甲多乙”、“服务全外包”的后勤管理模式,通过社会化的竞争,将全校公共区域的物业管理、食堂运营、绿化养护、交通运行保障、公共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等校内保障维护工作全部发包给社会企业,而学校后勤部门则主要负责监管和协调。学校完全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既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维成本,又不用背负人员包袱。 同时,为了弥补自身管理人员紧缺的短板,进一步提升后勤部门收集、处理各类管理信息和服务需求的综合能力,上海商学院后勤保障处在参观考察完江南大学后,决定立足于网络客户端,主动借力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充分借鉴时下移动电商、网络电商的运营服务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探索一条以师生服务体验为导向、贴近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新思路。 开发App群实为建立大数据 上海商学院在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电商理论体系和运营管理模式,顺应电子商务从PC端向移动端发展的时代趋势,在学校自主开发的“i-上商”平台上先后推出了近20款App应用软件。其中,“后勤报修”软件借鉴了“滴滴打车”商业模式;“食堂人气”则借鉴了“大众点评”、“淘宝网”的评价体系,以“点赞”形式,赋予每一位师生评价食堂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权利;“浴室人数”应用则将地铁闸机设备与社会停车场车位数显示系统相结合,通过对学生浴室进出人流量的实时显示,提醒学生避开洗浴高峰。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5年第7期/总第330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