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引发并促进“村改居”现象。但由于城乡差异性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也时有发作,而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难题是其中最普遍也是最表面化的一种。
在岛城,物业矛盾突出的华易·春之都小区迎来了第六任“管家”,事情仿佛有了转机。因为这次接手该小区的李沧区房地产物业管理中心表示,集体企业达翁集团将为“坐地户”代交三年物业费。无独有偶,深圳宝安区村改居小区也在进行这样的尝试。该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对非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小区和综合小区物业管理费予以补助。而重庆也有“三年内免收生活垃圾处置费”等建议。
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入点都是掏钱,但众多被采访人都称“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生活习惯难改
“物业刚进驻小区时,发现小区里很多草坪被破坏掉种上了葱、韭菜、蒜苗,俨然一片菜园。”今年10月1日,华易·春之都小区的第六任“管家”李沧区房地产物业管理中心走马上任。
负责人刘先生说,由于受祖辈生长环境的影响,有些“坐地户”的生活习惯与小区物业的统一管理显得格格不入,这对于日后的管理是个挑战。“比如有的业主还把家里的旧家具、装修时剩余的木材、瓷砖等随意堆放在小区院子的一角或者草丛里。”
在小区里住了三年的刘大妈感慨地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住上了楼房,但感觉空间狭小了很多,很多东西都没地儿搁了。“大概人上了年纪就容易怀旧,以前家里暂时不用的东西都舍不得丢掉,可是没有院子想给它们找个‘窝’真难,只好暂时放在楼道的角落里。”这一现象让很多物业公司头疼。但是比起物业费问题,这些都还算不了什么。
拒交物业费理由五花八门
拒交物业费的回迁户表述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分给我的房子朝向不好”“交了垃圾处置费,凭啥还要交物业费”“没有保安,交哪门子物业费”“以前在村里住啥费也不用交”……
另外,不少地方“村改居”后,市政建设没有同步跟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是由社区自行承担的,配套设施简陋,成为物业化管理的障碍。
“起初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建设中来,一些道路、管网不配套,小区日后的管理必将‘后患无穷’。”李沧区浮山路街道办党委书记王斌告诉记者,浮山街道所辖的河东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改造的,其他四个村的改造都是在2000年以后。有的村子虽然名称改了,但是没有纳入城市化管理,一段时期内的卫生等设施建设仍是由村里自己说了算。“由于资金不足,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很多道路和管网只能自己铺设。”王书记说,有的村子改造前是各家各户独立的厕所,独立的污水排放系统,改造后,由于相应的配套设施费用没能及时跟上,社区的资金条件有限,只能自己建立一个暂时的污水系统。“先天不足,难免隔三岔五出状况。”王书记说,老百姓为此没少埋怨,最近几年,资金到位了,设施的建设才逐渐完善起来。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家刘同昌教授告诉记者,任何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思维、政策、生活习惯上的碰撞,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据了解,过去农民占到全国人口的80%,现在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45%,而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在全国来说更是遥遥领先,城市化水平达到60.7%。
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观察人士认为,现在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农村土地流转权的扩大,改革扩大农民土地流通权,促进土地集中经营和资本化,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村改居”这一社会转型过程,矛盾处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缓解或者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刘教授称,首先建议政府方面在拆迁补偿、人员安置等政策的制定上更加细化、人性化并增加透明度;集体也就是“村改居”后形成的居委会等机构最好能够架起一座老百姓和政府方面的桥梁,一方面疏导居民,使其了解“村改居”的不可逆转性和进步性,逐步理解和认可新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及时把一些信息反馈给政府,配合政府完成“村改居”。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实施“对症下药”的改革,提高集体资产运行质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而增加社区居民的收益。另外,“村改居”的主体,社区的居民也应该从顾全大局,充分理解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在感情上逐渐接受,然后在生活方式上尝试着适应。
消息来源:半岛都市报 / 编辑 方可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