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业主-维权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全国大中城市广泛涌现出来,并成为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长期观察和调查,商品房小区的业主-维权运动大多经历了一个较为相似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对这一发展过程的各个节点进行详细分解,以加强和深化对业主-维权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发现权益被侵害
业主-维权的产生和出现起因于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但对于绝大多数刚入住小区的业主而言,他们事实上并不知道也不关心自己究竟享有哪些权益,这些权益又分布在哪里。在很多情况下,业主认识到自己的权益被侵害都是始于在小区生活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和问题,诸如房屋出现裂缝、阳台漏雨、停车场使用不便、开发商使用临时电导致小区经常停电、公建配套设施未到位、小区像个“大工地”等等,这些问题使得业主自身有了切肤之痛,于是开始思考应该如何行动来维护自身权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业主对自身权益的认知是一种反向建构的模式,即当权益被侵害了,才认识到自身权益的存在。当然,也应当看到,这种权益被侵害并不会直线性地导致维权行为的发生,而是会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在某个偶然节点一触即发。
2.成立临时维权小组
刚开始,单个业主可能会希望通过与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协商或者借助法律手段等方式解决问题。但是,面对强势的房地产商利益集团,其尝试多以失败告终;而且,由于人、财、物成本巨大,这种单打独斗式的个体维权往往很难长久维系。通过互联网上的互动和日常接触,某些业主开始注意到小区中存在一些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业主,他们都面临类似的问题,遭遇过类似的失败经历,于是这些原子化的个人开始逐步联合起来,一起分享维权经验、探讨维权策略、制订维权方案,形成小组维权的趋势。
(未完)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2年第10期/总第237期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