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丽(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地理科学与物业管理
地理有一个其他任何学科都没有的工具——地图,地图从最早的静态纸制地图演变成动态的电子地图,现在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在发展,地图开始发展成一种虚拟的现实地图,提供了国际性的真3D展示环境。目前,GIS在管网管理、电力网管理、路灯管理、道路设施管理等方面已经成熟,提供了两个主要方面的功能:1、设施空间数据的管理、查询和统计,例如在给定范围内的管线分类长度统计等;2、空间分析,例如抢修时的阀门关断影响分析等。
对于大型的商业物业,在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上,GIS发挥的主要功能是空间统计查询,可以分不同省、市或者社区对客户进行统计,并形象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有助于客户关系的维持并发掘潜在客户。在涉及地理环境的供需匹配(Supply Demand Matching)中,特别是工业厂房租赁业中,不同制造业对厂房的地质、水文、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要求不同,GIS能够管理这些地理数据,并进行综合的分析,根据客户需求推荐最适宜的厂房房源。而对于商业物业、工业物业,正确的位置以及正确的建筑外观信息是最基本的企业形象符号。GIS可以在这个方面帮助企业形象管理(Corporation Image Management)。
靠得很近卖同样商品的两家商店,一家生意红火,一家生意清淡甚至濒临关门——请不要奇怪,这里暗藏有地理区位学的“玄机”。把地理科学运用到物业管理中,这是滕丽带给所有参会人员的惊喜,她让大家相信,区位学(俗称“风水学”)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门科学。在大家热切的提问声中,记者读出了创新的力量。
唐娟(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社区业委会选举制度实证研究
目前业委会成立遇到的障碍主要有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根据阻力的内外、大小可把业委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外部阻力大,内部阻力也大;二是外部阻力小,内部阻力也小;三是外部阻力大、内部阻力小;四是外部阻力小,内部阻力大。从深圳碧岭华庭业委会成立过程可得出,业委会自治制度是从选举制度开始的。目前的业委会选举中基本上有两种逻辑在共同地发生作用,第一种逻辑是业主根据财产所有权而享有法定权利;第二种逻辑是支配具有地方性利益与政治统治秩序。业委会的选举是公民学习相关知识的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要保证业委会长期的运行和存在,就是要保证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从立法上解决社区业委会选举制度等法律缺陷问题,以至更进一步解决居民在意识层面的法律缺位问题,是重要而紧迫的,也是一个长期的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看似跟物业管理教育无关,实则对物管教育工作者是启发、是催奋。真理从来都来自实践,唐娟对个案研究的结果将是制度的不断改进、完善。对于物业管理教育者来说,改进教学质量的前提不就需要从实践调研出发么?
翁国强(物业管理行业资深专家):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现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有项目实行式、岗位见习式、订单培养式、校企互动式、合作办学式等很多种,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融合办学式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89.66%、品牌企业就业率达到68.97%、学生的平均薪酬达到1500元以上;资格考试的获证率达到100%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依据物业管理经理的要求,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打破了高等教育历来沿用的公共基础课加专业基础课加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采用了更适合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加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模块,加上拓展模块,再加上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以技能为主体,采用“2+1”的模式,使学生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
2、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兼职专业教师团队,学院的专门教师定期按计划到企业来挂职进行实践、学习和调研,企业的专家担任主干课程的教学,双方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3、校企双方合作构建新型的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大大增加实践技能考核分量,变传统书面考试为基础知识加实践操作考核,建设技能试题库,将核心技能要求分解成基本技能,学生在毕业前都要通过综合技能的操作考试。
4、实行企业优先、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一方面企业给学校指标,另一方面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作为物业管理行业资深专家,从翁国强指导下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他不仅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建树,对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也有其独到的研究。这让很多目前正在实行以及即将实行校企合作的院校、企业人士纷纷向其寻求指导。
权世振(韩国东西大学教授):韩国公共住宅管理制度
韩国的公共住宅通常由入住者组建入住者代表会议,制定管理规定、进行自治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管理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目前韩国的公共住宅管理服务存在管理组织专业性低、入住者的参与意识弱、服务性管理业务有待于加强等问题。而发展的方向是:1、开发多样管理服务,实现居民公共住宅先进化;2、设立培训及信息提供机构,使管理公共住宅的负责人及技术员工(维修负责人)具备业主必要的知识与信息;3、构建管理人员集中管理体制,以提高管理员的专业性及有效应对权域管理;4、为加强社区内入住者的集体意识,提高公有设施使用便利,开发引导入住者关注的多样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共住宅入住者提高居住生活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应考虑入住者年龄阶段或社区特征,探索可进一步提高生活便利的更详细服务为主的公共住宅管理制度。
当我们在埋头为物业管理的明天冥思苦想时,当我们为住宅区的物业纠纷焦头烂额时,当我们在指责物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时,我们是否想过抬头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呢?来自韩国的权世振带来的韩国公共住宅管理制度,除了让所有参会人员开阔了眼界,还让大家意识到:经验是可以通用的,走出去又是另一番景象。
党锋(郑州公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1、专业人才缺乏;2、物业资源的“约束”以及市场对物业管理需求的多元化;3、国内外市场的大融合;4、国内市场经济发育日益成熟;5、物业管理行业集团化、集约化转型。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机遇:1、物业管理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国家持续规范房地产行业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3、国外品牌物业企业的进入为有实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国内物管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了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重组整合;4、物业管理行业组织逐渐发挥作用,促进了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不清楚或是没有分析过你的行业的机遇在哪里,面临的挑战有哪些,那么你绝对是不合格的,你的企业离死亡已经不远或者说你的企业将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党锋告诉大家,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不断迎接挑战。当然,前提是要对机遇与挑战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甘树学(昆明盘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任):抓住造就物管服务优秀人才关键性问题的思考
人才的关键性问题可用12字来概括:紧迫、观念、识才、培养、适用、留住。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非常紧迫,所以,企业要善于用慧眼识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和培训造就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其中,识才是基础,识才要注重德、能、技、专;聚才要有方法,讲究原则,创造一个吸纳人才的好环境,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而实践出真知,实践也出人才,造就人才不仅要经过实践的锻炼,还要适时进行培训;有了人才还要懂得用好人才,知人善用重在“用”,把人放在恰当位置,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最后是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最好的爱才、留才方式。
“一将难求”是当下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相互回倒的一井苦水,人才真的就那么难求吗?甘树学说:NO,人才是需要去挖掘的,要抓住并造就物管优秀人才需要方式方法,发现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是根本。
李春云(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实行“2+1”教学模式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根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制定了必修课教学要共同学习“通用知识”、“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教学模块;专业选修课按技能方向分成4个教学模块(专项业务技术2个模块、专项管理技能2个模块)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对应的两个模块进行针对性学习。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确定为“一个平台两大体系三大结构四个模块”——以培养全面专业技能服务为中心平台,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分成基本能力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三大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岗位要求分成行政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服务岗位的知识要求设置相应的四大模块的选修课程体系。在教学制度体系建设上,制定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办法、“2+1”模式学生选修专业课程管理办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上,2006年成立了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相结合的物业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实习实训体系建设上,目前初步建成了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两大平台的实习实训体系。
“我强调一下,我们是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不是研究生也不是本科生,而是技能学生,是对物业管理行业发挥各种影响作用的高级蓝领人才,他是蓝领,不是白领。也就是说我不要求我的学生全方位掌握物业管理的所有技能,因为这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这就是李春云的风格,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只求“专而精”的风格,使得他的学生定向性很强也很受欢迎。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好奇,纷纷向其提问,会议再一次掀起讨论的高潮。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