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当前位置: 主页 >每月视点 >

2008年7期:物业灾难研究及预防——物业灾难应急机制专题

时间:2015-11-21 20: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圣铭 陈富美 张李来 点击:
自然灾害应变的过程中,大量、正确且具即时性的资讯,除能提供官方及灾害管理决策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外,社区民众亦可藉以来判断所应采取灾害防救的应变措施与行动,降低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之风险。
编者按:2007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暴雨洪涝灾害;2008年1月10日至2月中旬,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席卷了大半个中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在面对诸如水灾、冰冻、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情况下,社区居民、物业管理企业及其他社区组织机构如何预防并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本文以与偏远乡镇社区的居民生命财产最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资讯管理与应用为主题,从社区参与结合资讯应用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居民日常的灾害预防与教育,如何运用资讯技术以支援社区灾害应变作业,以及偏远乡镇地区在其资讯素养及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本文作者认为在自然灾害应变的过程中,大量、正确且具即时性的资讯,除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及灾害管理决策人员作出正确决策判断提供帮助外,还能使社区居民、组织机构在遇到灾害时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灾害防救的应变措施与行动,降低灾害危及居民生命财产的风险。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8年第7期
 
台东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自然灾害资讯管理应用调查与分析
文/王圣铭  陈富美  张李来
 
      本研究主要系以自然灾害资讯管理与应用的角度调查及分析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上的决策支援所需之资讯管理与应用的课题。自然灾害应变的过程中,大量、正确且具即时性的资讯,除能提供官方及灾害管理决策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外,社区民众亦可藉以来判断所应采取灾害防救的应变措施与行动,降低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之风险。偏远部落社区由于相关交通及物资条件不足,其对自然灾害的应变通常属弱势族群,对于资讯的需求更胜于都市化地区。然而,因城乡差距、数位化落差、决策机制、人员素质甚至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在自然灾害资讯传递、管理与应用与都市化地区的社区有所差异。本研究以台东地区的八个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为例,透过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及社区相关网站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其在自然灾害资讯管理与应用时所可能遭遇的限制及问题,以及未来在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发展自然灾害资讯传递与应用时,所可采用的策略。
      一、前言
      根据Toffler(1980)和Naisbitt(1984)对“资讯社会时代”的看法,“资讯”乃是除土地、劳力、资本之外,经济生产活动的第四大要素;资讯的“无阻碍”流通,除了可促进附加价值的创造与利用,使稀少的资源分配更加平均、资源利用更具效率外,最终还可以提升社会、国家的竞争力与公众福祉。
      根据“资策会”(Focus on Internet's News and Data,简称FIND)之“经济部技术处”“创新资讯应用研究计划”中针对“台湾地区网际网路用户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3月底为止,台湾地区经常上网人口,亦即于“网际网路服务业者处”有登录网路帐号且仍在使用中的用户,约有963万人。推估网际网路联网应用普及率约为42%。相较于1996年12月底仅约60万经常上网人口,网际网路连网应用普及率仅3%的资料显示,台湾地区这十年来在网际网路的应用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考量因城乡差距所造成的数位落差现象,相同的网际网路连网应用发展趋势,是否适用于偏远社区,尤其是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则是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近几年来,官方为缩减偏远地区与城市都会之间的“数位落差”,非常积极地推动偏远地区及原住民部落社区的资讯应用计划。然而考量偏远地区及原住民部落,在其环境、文化、生活习性及教育程度等条件,会因地域及族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在推动相关计划的过程中,如何依据各地区的特性,评估各计划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限制条件及问题,并依地区特性作成效评估,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便以与偏远原住民部落社区的民众生命财产最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资讯管理与应用为主题,规划以社区参与结合资讯应用发展之角度切入,灾害应变为范畴,除探讨如何运用资讯技术以支援社区灾害应变作业以外,同时也探讨目前偏远地区原住民部落在其资讯素养及应用上所遭遇的课题与解决方案。
      二、自然灾害中的资讯管理与决策应用
      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可以用线性的流程图来表示的过程,因为它没有一个明显的起始点或绝对的结束点。灾害的管理则是对受到灾害所影响的整体环境,作初略估算、回应、再重新估算等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需藉助相关的资讯技术来协助处理此一繁杂的循环过程,以提升灾害处理的能力,并透过网际传播宣教,分享防救灾知识与经验,有效减缓因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全面性二次灾害、保护资源及减少人员的伤亡。
      所有的自然灾害事件并不是相同的,它们来自不同的程度、有不同的行为以及受各种大自然资源、农业、社群等等作用而分类。灾害事件也可以被许多种标准来判别及分级,例如冲击性、激烈程度、持续时间、地理区位的设定及事先的预警。灾害管理是一个具有逻辑性判断,并需对相关资讯做处理及发布的活动。其主要包含有四个阶段的循环周期:减灾(Mitigation)、灾前准备(Preparedness)、紧急应变(Response)、灾后复原(Recovery)。为了有效地从事各灾害管理阶段中所包含的活动,则需要对灾害资讯需求及特性有全盘的掌握,并依此作为各阶段决策规划的基础。
      将正确的资讯,在适当的时间内传递给需要的人(Get the right information to the right person at the right time),乃是灾害资讯管理与应用的最高指导原则。资讯管理理论中明确的说明,资料要经过演绎之后才会成为资讯,而透过资讯的整合才能支援相关决策的拟订与执行。而针对在自然灾害之决策应变中所需的资讯,在目前网路基础设施与应用之发展已臻成熟的阶段,目前国际间也正积极推动建立跨国的灾害资讯网路(Disaster Information Network)的系统与应用。因而,透过网路平台传递自然灾害所需之决策资讯亦是未来自然灾害资讯管理与应用的基础。
      在台湾地区目前所规划三层级的灾害防救体系中,各乡镇市中的社区邻里为自然灾害资讯归集与传播的最基础单元。偏远地区的原住民部落,由于其交通条件及相关物资条件不及于平地及都市化地区,因而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偏远地区的原住民部落需更长的钳制作业时间做准备,因而,其对自然灾害资讯的需求与应用更为迫切。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