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法设计与实证研究分析
(一)方法设计
本研究主要是透过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及相关网站内容分析等方式进行。在研究地区的选取上,本研究以台东县16乡镇中扣除10个平地乡镇及2个离岛乡,针对偏远程度高及交通较不发达之延平、金峰、海端、达仁等四个山地原住民乡,依部落社区之属性,如地点、人口数、主要族群、邻近学校、社区资源等资料,筛选出南田、永康、历坵、正兴、加拿、武陵、嘉兰及土坂等八处偏远部落社区作为研究样区。所选定研究样区的基本资料概要如表1所示。而其空间分布状况则如图1所示。
表1 研究样区基本资料表
部落名称 座落地点 人口资料 主要族群
加拿部落 海端乡加拿村 154户718人 布农族
武陵部落 延平乡武陵村 198户792人 布农族
永康部落 延平乡永康村 93户355人 布农族
嘉兰部落 金峰乡嘉兰村 381户1362人 排湾族、鲁凯族
正兴部落 金峰乡正兴村 187户691人 排湾族、鲁凯族
历坵部落 金峰乡历坵村 122户399人 排湾族
土坂部落 达仁乡土坂村 328户3977人 排湾族
南田部落 达仁乡南田村 128户337人 排湾族
图1 本研究原住民偏远部落社区空间位置图(请见杂志正文)
(编者注:作者在此处详细陈述了调研方法、抽样及样本、问卷设计、实地访问及数据统计的详细成果,鉴于篇幅原因经作者同意暂时删节,读者同仁中有意详考者请与本刊联系)
(二)偏远部落社区取得灾害资讯之方式分析
在本项目分析中,又区分为居民获取及传递防灾资讯的管道分析及居民平日对外传递讯息方式分析等两项。
●居民获取及传递防灾资讯的管道
防灾知识获取管道设计了网路搜寻等10个选项,系一复选题项,从样本数中显示,以“电视媒体”来获取防灾知识比率为最高,占样本数总和89.33%,次为“报章杂志”占67.98%,再次为“亲友口述”得知,再依序是“村长”转知、学校、教会、网路搜寻、部落长老等,但是有“图书资讯”之武陵与正兴图书资讯站,则当地居民无人从该处获取有关防救灾方面之资讯,未来可规划防灾资讯教育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推动资讯教育规划案(毛庆祯,2003,“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推动资讯教育规划案。在“挑战2008:台湾地区重点发展计划”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规划“原住民新部落运动”,积极推动资讯教育,本规划案从四个层面设计原住民族资讯教育的推动工作:1、“部落图书资讯站”的建置及运作。2、“部落读书会”建置及运作。3、培育资讯人才。4、推动远距教学计划。)相结合,尚需努力宣导运用。从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得知,虽然获取知识管道多元,但在偏远部落社区仍是以传统之方式,收看电视或阅览报章杂志取得资讯,所以有关资讯的提供除维持传统资讯提供方式外,资讯技术发展上亦应以原住民社会结构之角度考量偏远部落社区资讯取得之状态,而予特别规划之。
●居民平日对外传递讯息方式
本研究发现虽然资讯科技发展迅速,传播媒体已由平面广及立体,且管道多元,然对于偏远部落社区而言,普遍居民网际网路操作能力较差,透过电脑网路(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传达者,仅有21.35%,大多以传统之方式互动联系——电话传达,高达91.01%,尚无法运用科技新品或电脑产品传达讯息。未来推展资讯应用除了网路之外,有关简讯服务及语音功能须特别加强;而“村长”在社区内所扮演之讯息传递角色也很重要,对于灾害讯息之传达亦应将其列入群组,传递即时之讯息给当地居民。本研究经问卷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于从网际网路学习有关资讯防灾知识教育,表达非常愿意之意念,意愿配合度高达97.75%,对于推行社区防灾及资讯传达有正向之助益。
(三)推动社区防灾资讯系统化时,部落社区居民上网学习愿意分析
样本数中显示各部落社区居民上网学习愿意高达97.75%,若依部落区分有武陵、永康、土坂、历坵及南田部落社区学习意愿为百分之百,因此,要落实社区防灾资讯之运用,即须教导民众如何上网搜寻及互动操作有关防灾讯息,所谓“给他鱼吃,不如给他一支钓竿”,方能建立防灾功能,达到“减灾”及“备灾”之防范效用。而透过网际网路作为与民众沟通防灾资讯之认同度从李克特五等量表(Likert Scale)对各调查部落统计的数据来看,不论是对网路学习意愿、防灾资讯重要性的认同、资讯站作为交换灾害资讯平台的支持等,均与本项调查系正向的表示,偏远部落社区居民表达七成以上的认同,希望透过网际网路作为与民众沟通防灾资讯。
(四)社区相关网站内容分析
●“乡公所”网站内容分析
依据“灾害防救法”施行后,“乡(镇、市)公所”是“灾害防救法”中所赋予重任的第三层级,然而从各“乡公所”的网页内容分析得之,仅为平面性介绍性质,并无提供有关灾害或预警(防灾)方面的即时性资讯、防灾编组架构、防灾知识教育及与社区民众可以互动的很好的版面。
从功能面来看,各“乡公所”皆是以平面性介绍性质为主,尤其是“海端乡公所”,经于网路搜寻,“海端乡公所”网站http://www.tthtg.gov.tw却无法连结网页,再几番查询后,发现其网页架设于“台东县政府”网站下:台东风情>乡镇资讯>海端乡http://www.taitung.gov.tw/chinese/exotic/ex_coun8.php,仅提供平面性介绍,失去了便捷性与应用性。有关即时性的最新消息除了“金峰乡公所”最近更改日期为“2006.5.18”外,其他“乡公所”则无定期更新,而“延平乡公所”虽然有“最新消息”选项,但截至“2006.5.22”止,尚无资讯登载。防灾编组架构、防灾知识教育及连结防救灾网站方面,除了“金峰乡公所”因为2005年遭到海棠台风肆虐,开辟了“海棠台风复建专区”,以记取历史灾害外,其余未显现防灾编组架构、防灾知识教育及连结防救灾网站等资讯。连结有关防救灾单位或网站的部分,皆以连结“中央气象局”为主,另外即是连结医疗机构、“台东县政府”、“台东县警察”、新闻网站、搜寻网站等,未发现与防灾单位进行连结,从以上的内容分析,虽然社区居民有网路学习的高度意愿或认为灾害资讯极具重要性,防灾第三层单位此种现象,实无法满足及吸引社区民众有上网浏览的兴趣,亦会造成资讯传递或知识分享之低落。
在“乡公所”没有经费及人力执行灾害防救的规划与执行的工作环境下,当面对灾害事件所引起突变的种种复杂现象,往往严重影响灾害紧急应变处理能力,尤其是如何使偏远地区民众对于重大天然灾害不再抱持着以往消极的态度与观点,及官方仅能做事先警告及事后复建的工作而已,而与偏远部落社区产生互动关系,将有关灾情资讯有效迅速之搜集、传递、回报,以供救灾单位于紧急应变阶段,做出正确的救灾判断,在防救灾第三层作业单位更应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研究发现可从社区总体营造之观点考量整个社区紧急应变的作业程序建构在“灾害资讯网路”的整体架构中,结合社区民众参与的机制,共同规划社区灾害资讯应用整合之问题,检视及提供第三层级防救灾单位相关及时讯息,以弥补“灾害防救法”中所赋予重任的第三层级未及之处,强化居民防灾知识及能力。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