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锐观察| CEO视野| 物管实务| 空间计划| 物管专家文集| 相对论| 发展论坛 | 培训|

第三届物业管理教学会议实录(4)(2)

时间:2015-11-29 20:5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秩名 点击:
我们要采取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一个是示范模仿法,在企业,或者是在实验室里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在他的讲解下进行学习。再一个是热点探讨法,让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和热点进行探讨,加
  我们要采取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一个是示范模仿法,在企业,或者是在实验室里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在他的讲解下进行学习。再一个是热点探讨法,让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和热点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第三个是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对于案例的学习和研究。
  
  再一个是项目训练法。项目训练法主要是以科研项目某一方面要求为标准,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改革第四做法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三师型的队伍体系。目前要求是双师型教师,教师和技师,但是在新加坡提倡的是三师型教师,也就是说是教师和技师,再加创新师,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学习,并且鼓励教师自行开发。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把老师送到企业去实践,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在经济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改革第五个方面就是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来真实检测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成绩考核上面,命题应该尽量与职业资格考核接轨,在考核形式上,应该把平时的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设立网络考试资源库,灵活考试的时间和地点。改变过去的定时间、定地点、集中化、一次性的模式。下一步我们准备在教研室内设立教研的课题平台,使学生在领到毕业证的同时也可以领到职业资格证书。
  
  改革第六个具体方面做法:构建校企高度融合一体的合作模式,形成三局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学校和物业服务企业密切配合、融为一体,共同培养物业管理人才,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实现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观众”到现代教学方式中“演员”的转变。最后我想以德国人在200年前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时候说过的一段话来作为我今天演讲的结束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师,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责任发出巨大。因此我们只有加强专业知识建设,进一步完成人才培养的方案,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才是我们最基本的意义所在。
  
  好,我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阮伟基:我非常武教授这句话:教师是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我是半个教师,我非常认同这句话的说法。刚才提到的三师模式也比较有趣。谢谢武教授。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我想提的问题还是针对于后面武教授讲的模式,在人才培养当中德国是国际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得比较好的发达国家之一。他一个是大学研究生、还有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我想在我们国家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模式。他们的模式是从初中开始,初中、高中开始分成两类人培养,一个是研究型,一个是技术型。以此为支撑,到大学阶段才能够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第一个问题就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我们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你们是如何来达到在初中、高中没有支撑情况下走到教师既师傅的途径,这是我很想学习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刚才听到实验室建设,可能在座每一位老师是否有一个困惑呢,目前我们的物业管理招生,或者培养都有各式各样的困惑,有没有学校投320万来建。按照教育部规定在评估的时候有一个人均的实验设备比例,如果按照你们学校这样的配备,这个招生规模得多大才符合教育部的比例问题。
  
  第三,按照这样的预算来看,我觉得大了一点。特别是在物业管理这一块,你注重管理的学院,可能硬件的设施、设备会比较少,机械、工程类等等设备比较少,很多是模拟形式,无非是透明的设备模拟方式、以及软件,软件的模块可以综合,一套软件可以有很多模块,并不一定每个模块都要建一个软件。560平方这么一个模拟中心跟你结合德国,或者是新加坡的培训模式,他应该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能够解释清楚这个内在联系的话,那你演讲可能就更有说服力。
  
  武敬:非常感谢刚才这位提问的老师!我记了一下可能是4个问题,我分别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提到我们武汉技术学院在国内中学这一块没有像德国,或者是其他国家分的基础上来实行职业教育。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招收的学生跟大学本科招收的学生来源是一样的,坦率地说他们的分数只不过会低一些。随着这些年职业院校教育被学校、家长认同的同时,分数在不断提高。很多学生是500多分才进来的,生源是没问题的。
  
  第二,进来了以后怎么样达到职业培养的需求,在学校整个专业里面我们都进行了课程改革。也就是说把很多课程按照项目式教学,或者进行任务分解来进行教学。教育部16号文件要求学生顶岗实习在半年以上,所以我们对学生培养这一块一个是通过课程改革,再就是尽量地创造学生实习环境来达到职业技能培养要求。
  
  再一个,问到双师型教师,说实话我们国内很多教师是从硕士、博士毕业进入学校。但是作为学校来说大概在5、6年前很多教师是硕士、博士就进来了。最近几年如果直接毕业进学校的话可以说是进不来的。你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这样才可以到学校来。我06年去,如果我仅仅是一个博士毕业不会要我进来。包括前期进来的老师我们每年学校通过制订一定的政策,利用假期让教师进行顶岗实践。前几年的时候岗位津贴是全部照发的,这个钱也不少,1、2千块钱,也不少。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还有物业招生,目前的招生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也结合第三个问题,实验设备的投资,刚才谈到了300多万元建一个场地值不值得。我说一个特殊情况,我们学校是一个综合院校,我是建筑工程学院,有7个专业,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建立、建筑装饰、消防工程、节能工程、物业管理,可以说这是很综合的专业,目前建成的2千多平方米,这里面基本上覆盖了7各专业。为什么还要投资进来呢?比如说门禁系统、楼宇智能化的系统,这些其他专业都可以共用的,包括我们学校新申请的楼宇智能化,这不仅是为物业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的专业服务。所以可以说我覆盖学生面还是比较大的。像建筑学院有近1500学生,今年申报,明年开始招生的楼宇智能化专业,人均设备这一块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包括2千多平方米的实训中心涵盖了7个专业,我还有消防工程技术专业,还有消防、楼宇智能化,再就是节能专业等等。
  
  第三届物业管理教学会议实录(4)时间:2010年7月13日下午13:30第一时段
  重庆三峡联大代表杨洪杰提问
  
  杨洪杰:我是来自于重庆的一位老师,感谢《现代物业》给我们这样交流的平台。我主要是想请教一下黄安永老师。我们正好在做一套教材,感觉有很多地方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个教材也正考虑到了其中怎么样做到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是指层面。比如说中专、大专,甚至研究生。黄老师讲话讲得很好,一定要分出蓝领、白领,我更希望黄老师在这一块给我们更多的指导。因为我们想把这个教材做得更好一点,没有好的教材很难教出好的学生。
  
  这个教材有一个前瞻性,行业的前瞻。第二个有继承性。第三个有针对性。我们既要综合的,但又不是大杂烩。武老师讲得很好,很难听到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个信念,一定要把学生教成做成再做事,但是社会压力很大,影响很多,我们想把教材里面也贯穿这个内容,所以欢迎全国的老师们愿意参与这个教材的话直接跟我们重大出版社联系。其他的可以跟黄老师联系。谢谢!
  
  黄安永:大家好!杨老师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是还在我们行业上耕耘,而且耕耘这么仔细,我很感动有这么一位长者还在把这个舵!他提到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责任。
  
  应该说整个环境是有利的,社会在不断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物业管理不再是十年前,人们仅仅从名词来解释,而是已经进入实质上的要求。我们的责任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如何把我们培养目标,就是我们的对象——学生培养好。另外企业要把这些人用好。这是我们现在对年轻人的培养,叫职业培养、职业生涯培养,我们不仅仅给他一个经济地位。我们留人首先是待遇留人。他是一个付出和得到的比例。完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环境留人。或者是事业留人,我更关注的是事业。事业会吸引很多人,你无法解释他如何去做。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话呢,我的秉性让我感觉我有责任,我错了没有?我没错。哪怕明天叫我死,我都做这个事。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要感动一批学生来献身于物业,这样就很有希望了。老师是理论的深度当中,我刚开始讲了两个:综合性、边缘学科。一理论比较多。我们招生的面很复杂,有工科、文科、管理类,还有经济类,甚至于工科还分各式各样,因此我想我们要好好地理一下。很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大学四年如何是一条线穿过来,这是一个理论不断线、技术不断线、管理不断线、法律不断线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不断线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才可以。所以我们不能为理论而理论,但是也不能没有理论。
  
  做物业的人是尽心的,一般在21世纪的会议当中我最大,我60岁,其他都是3、40岁,他们虎视眈眈地跟我探讨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后来形成共识,牢骚太多,什么都没有用,所以要形成共识。我相信再有1、2次的互动,形成的共识以后,我们不仅有大陆的同胞、学者的共识,还有香港的同胞,他们做得比较超前,在这里不要忘了还有欧美,他们又是另外一个理念。前瞻性在哪里,我们要研究。再一个我们起步做得不错。职业教育培训很好的台湾同胞,我们要它整个如何互动,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特色。中国做好了,可能世界会模仿。
  
  下来可以把这几个大概厘清,我愿意跟大家一块研究,根据我研究所15年各个方面的成果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来提出来,说得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阮伟基:谢谢黄安永教授非常有启发性的答案。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第三届物业管理教学会议实录(4)时间:2010年7月13日下午13:30第一时段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代表肇博提问
  
  肇博: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来自于广州大学旅游学院。我不是提问,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目前面临的困惑,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我们学校实际有三个学院在开物业管理专业,当然也是专业方向了。好像这次只有我来,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来学习和取经的。我们是一个旅游学院,还有地理科学学院,有可能在座老师也认识谢献春老师,今天谢老师没有来。另外是管理学院陈德豪老师。这两位老师也是在物业管理教学方面摸爬滚打很多年了。
  
  我们学院所面临的困惑是什么呢?就是师资的问题。因为谈到专业教学不能没有师资。刚才听到武教授说双师型,什么型的老师。我们现在就连单师型也很难找到。因为我们学校非博士不能进,物业管理的博士在哪里,这是一。二,谈到双师型的话,既然学术水平,又有行业经验的更加少了。
  
  阮伟基:请我啊!(笑声)
  
  肇博:当然欢迎!我现在排课都排不了,我们缺人啊,非常地缺师资。本学院的老师你让他上一点物业管理的课,他不干。所以我觉得学科地位已经没办法招这些人加入到行业中来。有可能我们理论体系的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刚才听到黄安永老师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把体系构建了一下,这非常非常重要。你让人家过来,你说上一点物业管理,搞一点物业管理,人家不来。有的时候我们开这个课程,说你带带新人,我说谁是新人,谁愿意过来,你招又招不到,本校的老师又不愿意过来。
  
  阮伟基:为什么在没有足够师资的情况下要开三个物业管理系呢?
  
  肇博:这有一个历史的渊源。管理学院据我所知最早开设房地产专业,所谓扩展,再开物业管理。地理科学学院1987年开始招第一届专科生,然后一直招下来,到99年的时候,99级开始升本,在1999年升本,00年在广州大学合并,02年组建旅游学院,我原来是地理学院,跟谢老师是同事,从地理学院就划归到旅游学院这边来,我就跟着过来,谢老师还留在那边。于是我过来了以后还有一个陈文君(音译)老师,我们两个主要是搞物业管理的师资就过来了,过来了以后就开始培养我们学院。后来陈文君又调到了城市职业学院,现在就我一个人支撑,下面带几个兵,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是专门从事物业管理,都是跨的,一边跨旅游,一边跨物业管理,是这样。我们支撑了这么多年,但是现在非常头疼的就是师资的问题。支撑也可以支撑。比如说下个学期的课程,有一门课程就要谢老师帮我带,我们是资源共享。但是听到谢老师要调走,那课又不能上了,这很头疼。所以我想看一下其他院校是怎么做的,给我们一点经验,也获得一些支持。就说到这。我们也在积极努力地寻求合作。
  
  阮伟基:确实物业管理师资是一种缺乏,的确是一种缺乏。如果你找一个物业管理专业的博士,全世界第一个,就是我。好,宋社长。
  
  宋有兴:这个材料后面是有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意向,三个月准备以前我们搞一个设计。为什么出现这个东西呢,是因为第一届、第二届会议以后有很多老师反映一个是校企资源合作,还有一个是学校与培训机构、学校与企业合作,所以搞了这么一个东西。这里面有很多缺陷,我们工作做得不是很好。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的设计不是设计得非常合理,所以有些老师感觉不很方便填写。
  
  如果我们有需要跟相应的机构和学校发出邀请的话,可以在杂志上登信息,由我们《现代物业》来为大家发布这样的信息。使得我们合作的可能性快速地得到实现。当然,申明一下这个免费,不用紧张,提供这么一个机会。(主持人插话:当然也可以收费。笑)。这个资料后面的东西不是很详细,可能有的心愿没办法表达出来,如果老师们有这个愿望,可以选择杂志社作为其中的一种渠道来合作。
  
  阮伟基:还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宣布这个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茶歇)
(责任编辑:现代物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100088
客服:010-58403431 移动:15810208746

采编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北站)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650224
客服:0871-65700710 移动: 13708860992
E-mail:xdwy200175@126.com xdwyfm@126.com
Copyright ©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滇ICP备13000514号-2